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電商AI遊戲軟24~25

+++++++++++++++++++
4/11.字节跳动2024年:年收入大增29%至1,550亿美元,年净利润增长6%至330亿美元;国际营收收入390亿美元增速63%。 4/10.花旗对阿里云AI发展持乐观态度,维持“买入”评级。整体估值基于2026财年淘宝天猫业务净利润的10倍市盈率,2026财年云智能集团收入的5倍市销率,以及对合并业务板块(不包括淘宝天猫、云和N+业务)的2.0倍市销率。 3/26.真实世界的AI战场:为何全球顶尖企业纷纷选择与阿里合作?AI的终极战场不在象牙塔,而在烟火气十足的真实世界。 这无疑又是一次全球领先企业对阿里AI技术实力的重要认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移动也与阿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云、算力、大模型等新势能共建AI产业新生态。这些市场风向标企业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对阿里"AI+云"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的双重认可,更凸显了阿里在产业AI时代的独特价值定位。随着这些行业龙头企业纷纷与阿里展开AI合作,市场对阿里AI商业化进程也给予更高期待。硬AI曾在文章中论述,当阿里巴巴AI和云计算资本支出(Capex)成为资本市场焦点时,中国科技股才会迎来真正的AI主题行情。现在越来越多行业头部公司开始落地AI合作项目,标志着商业化正在加速,AI主题投资逻辑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质这一更深层次发展阶段。对阿里来说,AI驱动战略及未来增长前景也随之进一步清晰。 阿里在AI时代的优势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在AI领域的市场份额增长和技术突破,并吸引众多行业巨头的青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前瞻布局。其AI实力的基石,可以概括为最早拥抱开源、坚定不移地推行“AI+云”战略以及对大模型的早期且持续的探索。这也转化成了阿里在AI领域的三大关键优势:一是坚持开源,促进技术生态发展;二是AI与云计算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协同和增长飞轮;三是在大模型时代来临前就已积累了丰富的计算资源与数据处理能力。第一,早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初期,阿里巴巴就展现出拥抱开放的姿态,积极投身开源社区,贡献并受益于开源生态。其开源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大模型,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AI开源模型家族之一,衍生模型数量超过十万个。今年以来,阿里先后发布了Qwen2系列模型、QwQ-32B推理模型以及Wan2.1视频生成模型,技术实力不断获得验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Qwen2.5-Max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突出,与DeepSeek等头部模型比肩,证明了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算法研发上的全面实力。 第二,在战略层面,阿里巴巴很早就确立了“AI+云”的核心发展方向,将人工智能视为其云计算业务的核心驱动力。阿里云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为AI的研发、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2月24日,刚发布完AI相关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三位数增长的超预期财报后,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将在未来3年投资3800亿元升级云计算与AI基础设施,这是阿里过去十年在该领域投入总和的两倍多。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云计算的重要性被空前放大。坐拥全球第四大、亚洲第一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不仅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而且在自主研发的基础模型Qwen上持续取得突破​​。同时,阿里也将更多注意力投放在B端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个更具场景和生态化的AI应用版图。 第三,阿里的AI战略正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拓展。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说:AI的终极目标是物理AI,实现从软件到硬件、从虚拟到现实的跨越。如今,阿里的合作伙伴更多了实体产业的龙头,如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等,这些合作恰恰是AI与物理世界结合的最佳场景。真实场景里的复杂问题,不断倒逼模型进化,更贴近业务需求,形成了“以客户需求反哺AI模型”的飞轮机制。最近发布的Manus智能体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它能够理解复杂指令,并自主规划、执行任务,代表了AI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力的演进。通过与行业伙伴的深度合作,阿里正加速推动这一演进过程。 AI发展的下一阶段:AGI视野;随着资本支出投入增加,大模型迭代加速取得领先地位,市场关注点正在转变。例如高盛在近期报告中指出,市场将逐步转向关注AI Agent和AI应用的进展。 3/28.群核科技近发布空间理解开源模型SpatialLM登上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趋势榜第二位。当前该榜单前三家分别为Deepseek、群核科技SpatialLM、通义千问Qwen2.5-Omni,都与杭州密不可分。 SpatialLM由数百万照片级真实RGBD渲染图片,约10万高质量物理正确的3D室内空间训练而成,加速了机器人对空间理解的进程。群核科技称,SpatialLM模型开源后,将为像具身智能领域的企业或机构科研团队提供一个空间认知理解的基础训练框架。尤其是对那些不具备模型开发能力具身智能企业,可基于SpatialLM模型进行微调,降低具身智能训练门槛。 “同时,SpatialLM模型与去年群核科技发布的空间智能解决方案SpatialVerse之间,形成从空间认知理解到空间行动交互的具身智能训练闭环。”群核科技介绍,这些基于SpatialLM模型生成的一个个结构化场景又可泛化生成亿万级新场景。相当于形成一条 “现实—虚拟—现实”的闭环路径,让现实世界成为“数字道场”的原料来源,这不仅让SpatialVerse的数据更多样,同时还能缩小仿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3/26.知乎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年降24.5%,首实现盈利,主要归功于其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进步。毛利率扩大至62.9%,较去年同期的59.1%上升3.8个百分点。2024年Q4业绩:总营收8.59亿元年降24.5%;净利润首次转正,达8640万元人民币,同比扭亏;毛利率:扩大至62.9%,较去年同期的59.1%上升3.8个百分点。2024全年,知乎收入35.989亿元,同比下降14.3%。全年亏损大幅收窄79.9%至1.69亿元 3/26.商汤2024年財報:总收入人民币37.7亿元年增10.8%;其中,生成式AI收入突破人民币24.04亿元年增103%,这是生成式AI连续两年以三位数增速增长,生成式AI占集团收入比亦由2023年34.8%进一步提升至63.7%;集团亏损净额人民币43亿元,年缩窄33.7%;集团毛利人民币16.2亿元,毛利率为42.9%。 3/25.快手Q4营收年增8.7%至353.84亿元,净利润年增7.8%,短视频电商GMV增长超50.0%, 用户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可灵AI独立App正式上线,自开始货币化至2025年2月,累计收入超过1亿元。 3/24.腾讯QQ正式对外宣布,因运营策略调整,QQ短视频业务自2025年4月2日起(若遇特殊情况可能延后调整),不再支持用户发布个人作品和浏览他人的作品等体验。用户过往的短视频作品将自动保存至QQ空间 3/21.李开复:中国大模型未来大概率只剩下三家:分别是DeepSeek、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李开复表示,中国大模型行业的竞争仍十分激烈,目前DeepSeek势头最猛,字节则凭借用户群体和变现渠道占优。 3/21.Manus的国内产品Monica在京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表示:“目前,我市已备案105款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第一;智能体创新提速,最近爆火出圈的Manus的国内产品Monica在京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刘维亮称,豆包大模型对齐GPT4.0水平,智谱首发支持生成汉字的开源文生图模型,Kimi的200万字上下文能力领跑行业,生数科技发布国内首个文生视频模型Vidu,快手可灵大模型支持生成时长3分钟、分辨率1080P高清视频。 3/20.拼多多第四季度营收110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4%,调整后净利润29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线营销服务和交易服务的强劲表现。 3/20.腾讯高管称,资本支出主要用于采购GPU,并带来高回报。随着DeepSeek技术突破,GPU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无需按原预期大规模增购GPU。AI增强技术提升广告主投资回报率,助力腾讯广告增长率超行业水平,同时AI亦助力游戏业务,去年底递延收入(游戏为主)同比增长高双位数,预计在今明年逐步转化为报告收入。AI成重点投资领域,同时会兼顾股东回报。 19日腾讯发布去年四季度及2024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Q4净利润同比增90%,全年资本支出年暴增221%创新高。 广告业务:公司广告增长率超越行业平均水平,部分原因是腾讯的AI增强技术为广告主提供了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OI。 游戏业务:去年年底,公司递延收入(主要来自游戏业务)年增高双位数,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下半年及2026年部分时间逐步转化为报告收入。今年春节期间,公司五款最高收入游戏日活用户数同比上升,显示游戏受欢迎,是积极的领先指标。游戏业务将从AI技术增强中直接和间接受益。 电商战略方面,小程序商店是腾讯长期战略方向。如红包礼品功能,很多人用该功能给朋友送礼,朋友会输入自己的收货地址,这实际上帮腾讯完善了配送地址图谱,而且让许多已经输入地址的用户更容易完成交易。 AI:可在微信和QQ中部署AI代理,未来大模型竞争中,腾讯优势之一在于微信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打开应用频率都很高。其次,微信内活动丰富,涵盖社交、娱乐、学习等,AI代理可深度融入小程序生态系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资本配置:AI是重点投资领域。既要投资于未来如AI,同时也要股息和股票回购为股东提供当期回报。今年已宣布将支付410亿港元股息,股票回购从去年年1000亿港元减至800亿港元,留200亿港元缓冲,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投资AI。 3/18.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2024年业绩会:小米将投入总研发经费1/4,约70至80亿到AI中。 “长期来看,AI、OS和芯片三项被列为小米核心技术。短期来看,小米要做好AI基建,开发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AI技术,搭建AI大模型落地的应用场景,比如超级小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小米内部也会利用AI技术进行内部提效。”预期2025年汽车业务毛利率大于等于Q1的毛利率。目前小米汽车业务还处于大投入阶段,在核心技术研发、多车型开发、工厂建设、智驾技术投入等诸多方面均有布局,此外,还有一些暂不方便披露的投入。另外,目前小米内部对汽车业务没有非常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要求,但会努力改善该业务的盈利情况。卢伟冰还表示,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各大厂商的市场份额非常接近,但未来三到五年会逐渐分化,头部品牌会越来越强,小米的目标是每年提升1个点的市占率。 卢伟冰还提到,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协同下,汽车帮助小米品牌实现明显破圈,小米15 Ultra累计到3月17日销量同比增长80%。小米集团Q4财报显示,公司营收首次单季度突破千亿大关,汽车业务毛利率20.4%,今年冲刺35万台交付目标。雷军表示,这是小米史上最强年报。 3/5.价值投资大佬默默下载DeepSeek,医药基金经理深夜晒Python学习笔记,消费研究员报名“人工智能路演”,宏观老将被迫钻研全球算力缺口。同时期,踏准潮流的公募基金业绩开始猛然大涨。开年至今仅仅两个多月,收益排名最高的基金涨幅已经超过72%,收益率最高的指数基金(科技类)也超过35% 3/5.小米“一夜成神”:万亿从何来,到哪去?分析认为,当前小米公司市值达万亿,主要是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预期的核心逻辑发生变化:估值定价从短期视角切换到了中长期视角。飙向万亿港币的估值过程中,汽车贡献了一半的增量。要超过当前估值空间,可能需进一步乐观情景演绎,如YU 7发布后复制SU 7的成功,订单完全无侵蚀,订单海量积压。 3/4.上交CVPR满分论文数据蒸馏技术,直接把GPU显存“砍掉”300倍(AI寒武纪);NCFM的GPU显存占用降低了300倍以上,训练速度提升了20倍,仅用2.3GB显存就在单张NVIDIA 2080 Ti GPU上成功完成了CIFAR-100的无损蒸馏。给大家分享一项在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 2025上被接收的重磅研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论文名为 《Dataset Distillation with Neur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 Minmax Perspective》(基于神经特征函数的数据集蒸馏:一个 Minmax 视角) 3/2.美中科技戰惡化,根據《華爾街日報》引用知情人士報導,中國政府相關部門正指示該國頂尖人工智慧企業家和研究人員避免前往美國,因為當局擔心出國的中國人工智慧專家可能會洩漏有關國家進步的機密資訊或遭美拘留。 2/24.阿里巴巴股價創3年新高 公司宣布投資524億美元於雲端與AI基礎建設 2/22.字节跳动的估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至少三家投资者重新评估了其价值。软银的愿景基金、富达投资和普信集团分别将字节跳动的估值调高至4000亿美元、4100亿美元和4500亿美元以上,均大幅高于2022年7月的低点2750亿美元。AI业务是估值上涨的重要因素,字节旗下“豆包”吸引了大量活跃用户,早期视觉理解模型成本比行业平均低85%,同时中国科技股回暖也为估值提供了支撑。 2/22.元宝反超豆包,高盛一周前预判:“AI基建看阿里,AI应用看腾讯”今日,腾讯旗下首个AI原生APP元宝超越豆包,升至中国区苹果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第二。高盛认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正逐渐分化为两大阵营:AI基建和AI应用。其中,阿里巴巴凭借其强大的云服务基础设施,成为AI基建的关键参与者;而腾讯则凭借其在C端应用的强大生态和用户体验,成为AI应用领域的核心受益者。 2/22.高盛上调小米目标价,看好小米最终会是AI赢家;高盛认为,小米凭借其在AI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人×车×家”生态战略的推进,通过构建操作系统级别的AI代理——小爱同学和全球最大的AIoT生态系统,有望在AI时代脱颖而出。高盛将小米12个月目标价从38港元大幅上调至58港元,较周五收盘价高12%以上。 2/21.恒生指数公司公布季检结果,恒指成分股未发生变动,恒生科技指数调入腾讯音乐、地平线机器人,剔除东方甄选、众安在线。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纳入中通快递、百济神州,剔除中国生物制药、李宁。 2/21.-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 2/21.阿里Q3財報:营收增速创逾一年来最快,资本开支大增,核心业务加速增长,淘天收入增快,阿里云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增幅创约两年来最大,AI相关产品收入连六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美股盘前涨超6%。 阿裡2025财年Q3财报:主财务数据:营收2801亿元人民币年增8%,预估2773.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464亿元年增333%。主因经营利润增,轉投資市值计价变,及权益法核算投资损益增與被公司投资减值增抵销。经营利润为人民币412.05亿元年增长83%。主因无形资产减值减及经调整EBITA增所致;调整后每ADS收益21.39元年增13%;资本开支大增至318亿年增80%,自由现金流人民币390亿元年降31%。主对云基础设施投入增,部分被其他营运资金变动所抵消。 业务营收:淘天集团收入1360.9亿元年增5%,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年增9%達1007.90亿元,主要由线上GMV增长和Take rate提升驱动; 阿里云:收入317.42亿元年增长13%,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年增32%至377.6亿元,主由跨境业务强劲表现所带动。菜鸟集团:收入为人民币282.41亿元年降1%。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年增12%至人民币169.88亿元,由高德和饿了么整体订单增长,及市场营销服务的收入增长所带动。大文娱集团:收入54.38亿元,年增8%。 2/20.阿里财报电话会:近期将发布深度推理模型,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CEO吴泳铭:阿里将于近期发布基于千问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目前,Qwen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9万个,全球排名第一。 2/21. DeepSeek下周举办“开源周”:做到源代码开源的真正开源 2/20.阿里巴巴在中金公司H股的持股比例从10.66%降至6.85% 2/20.B站去年Q4首次实现季度盈利,全年营收同比增19%,美股盘前涨近7%;哔哩哔哩续提升商业化效率,Q4移动游戏和广告业务营收分别年增79%和24%,带动毛利率提升10个百分点至36.1%。 Q4财報:营收77.34亿元人民币(10.60亿美元)年增26%,市场预期76.4亿元,(全年268.3亿元年增19%);毛利润27.88亿元(3.82亿美元)年增68% (全年87.74亿元-12.02亿美元年增61%;毛利率36.1%(全年32.7%,2023年Q4:26.1%,2023年24.2%);净亏损:0.89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2.97亿元(全年人民币13.64亿元,同比收窄72%);经调整净利润4.5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56亿元;(全年净损3.9亿元,年收窄99%)。经调整后eps 1.08元,市场预估0.97元;日均活跃用户:Q4日活用户为1.030亿,去年同期为1.001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99分钟,同比增长4%。 2/18.百度Q4营收同比微降,智能云营收大增26%,预计2025年AI投资带来更显著回报 2024年总营收达1331亿元,归属百度核心的净利润达234亿元,年增21%。2024年12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达16.5亿;四季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26%。 百度Q4人工智能转型初见成效,智能云营收同比强劲增长26%,公司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投资将带来更显著回报。然而核心业务扩张陷入停滞。 2/18.民生证券:DeepSeek真实的训练、推理成本不应低估。其针对算力生态的底层进行优化,有望进一步激发国产算力潜能,成本的优化也是促进AI推理普及的重要动力。降低AI行业进入门槛与成本,长期看将推动总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Deepseek是“算力屠夫”还是“新春红包”?》,明确提出观点:Deepseek是“新春红包”而非“算力屠夫”,算力景气度依然长期上行。英伟达底部至今涨幅超20%,近期微信接入DeepSeek等事件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模型算力效率突破,从更长的周期来看,恰恰会加速AI的普及和创新,带来算力需求更大量级提升。 2/16.重估腾讯!“微信+Deepseek”—AI Agent的第一步:腾讯的重估基本上能分为三个逻辑,第一是类比Meta在美股的逻辑;第二是类比阿里云这几天的重估;第三是AI Agent的星辰大海. **2/16.中国核心科技资产—互联网、手机、智能车/电车,与上轮AI叙事毫无关系。而微信+DS,甚可能强于Meta+自己的Llama。当行业核心从模型和基建,转移到应用,产品创新力和商业模式创新。 2/16.腾讯回应微信接入DeepSeek:搜索不使用用户信息隐私 2/16.微信接入Deepseek的折旧成本远低于接入OpenAI等效模型的成本,这意味着在多数2C场景下,产品试错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覆盖更多的客户。分析认为,未来微信Agent不仅是个提高效率的工具,更多还是一个构建内容生态和工具生态的抓手。 2/14.阿里蔡崇信13日回應蘋果合作傳聞稱「他們很挑剔,我們很幸運」,蔡崇信是阿里共同創辦人與董事會主席,在世界政府峰會表示,領先AI模型不斷變化,新模型迅超越舊模型,是一場持續競賽。蔡崇信認為,AI社區該優先考慮通過 AI應用解決現實世界問題並創造經濟價值,而非只追逐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模型。他也指出,DeepSeek 在成本節約方面創新,並倡導開源AI作為一種民主化的力量,使更廣泛的群體能參與到AI開發和創新中來,而不僅僅局限於少數幾家在計算基礎設施上投入鉅資的科技巨頭。 1/29.中國 AI 大型語言模型 DeepSeek 話題還在延燒,阿里雲在大年初一發布「通義千問」旗艦版模型 Qwen2.5-Max,並宣稱在指令模型版本性能測試中,全面超越了目前全球領先的開源 MoE 模型及最大的開源稠密模型,例如去年 12 月公布的 DeepSeek-V3 模型。根據微信公眾號「阿里雲」消息,Qwen2.5-Max 模型是阿里雲通義團隊對 MoE 模型的最新成果,預訓練資料超過 20 兆 tokens。新模型展現出極強勁的綜合性能,在多項公開主流模型評測基準上錄得高分,全面超越了目前全球領先的開源 MoE 模型以及最大的開源稠密模型。 1/24.2024.AI应用元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大模型厂商集中火力争夺AI时代流量入口,纷推独立AIGC APP,已有三大AI原生APP冒头,但属于AI时代超级应用尚未诞生。QuestMobiler近报告:排名前三综合类AI原生APP为字节旗下豆包、月之暗面Kimi、百度文小言,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7523万、2101万、1224万,2024年全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增长21.2%、69.4%、4.7%。目前来看,AI原生APP“三强格局”已经形成,这三大APP已然包揽了80%的流量。到2024年12月,AI原生APP整体月度活跃用户已突破1.2亿,但其它排名前十的综合类AI原生APP,月活量也只有大概两三百万,包括昆仑万维的天工、智谱清言、讯飞星火、腾讯元宝、阿里通义等。QuestMobile指出,综合类AI原生APP由于主打解决用户大部分场景需求目标,容易出现口碑两极分化,导致活跃率、卸载率表现不佳。虽然已与其它AI原生APP拉开差距,不过,和微信、抖音、微博等动辄数亿的国民级应用相比,前三大AI原生APP也还远称不上是超级应用,三强地位也并不稳固。豆包无疑已在这轮AI原生APP竞赛中暂拔头筹,而占据先发优势文小言却已显现出后续增长的乏力。 1/23.字节启动AGI长期研究计划,代号Seed Edge(字节豆包大模型团队已在内部组建AGI长期研究团队,鼓励项目成员探索更长周期、不确定的和大胆的AGI研究课题)。近字节知情人透露:Seed Edge目标是探索AGI新方法,代号名Seed是豆包大模型团队名称,Edge代表最前沿AGI探索。Seed Edge鼓励跨模态、跨团队合作,为项目成员提供宽松研究环境,并实行更长周期考核方式,以保障挑战真正颠覆性AGI课题。Seed Edge初步确定五大研究方向,包括探索推理能力边界、探索感知能力的边界、探索软硬一体下一代模型设计、探索下一代AI学习范式、探索下一个scaling方向 1/23.这次推出的新模型DeepSeek-R1不仅成本低,仅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达到了GPT-o1级别的表现;更是在技术上有了大福提升。而且,它还是一个开源模型。很多业内人士甚至喊出了“DeepSeek接班OpenAI”的口号。 1/2.2024年是“AI+终端”元年,被视作AI最佳载体之一的AI眼镜,以迅猛之势崛起;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局,AI眼镜有望在2025年迎来破圈时刻。“百镜大战”在即,1月 2 日,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作为国内AR龙头,雷鸟创新向AI眼镜行业投入一颗重磅炸弹,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云通义系列大模型将为雷鸟创新的AI眼镜提供独家定制的全套AI技术和产品支持。这是国内首个大模型与AI眼镜硬件厂商开展的深度定制合作,也是阿里云在AI眼镜领域的首个战略级合作。 25-1/2.阿里巴巴集團1/1公告:和NewRetail與德弘資本達成交易,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約554億元台幣)售持有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權,計佔高鑫零售已發行股份78.7%。高鑫原是台灣潤泰集團旗下在中經營大潤發,2017年阿里以244億港幣入股高鑫零售,2020年再以280億港元收購股份,但如今阿里卻只以港幣131.38億元出售高鑫零售全部股權,認賠出場。 +++++++++++++++++++

12/17.随着阿里聚焦核心主业,它还是忍痛割爱了银泰(银泰百货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有60多家商场)这一最有代表性的新零售项目。12月17日,阿里公告阿里目前持有银泰约99%股权,与另一名少数股东同意将银泰100%的股权向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出售,在这笔交易中,阿里出售银泰的所得款项总额约为74亿元,它也将因出售银泰而录得约93亿元亏损。阿里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主业的决心。除银泰,高鑫零售、盒马都曾传出出售消息,阿里正在从新零售当中撤退。此外,阿里还在出售B站、挚文集团、小鹏汽车等股份。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告别高增长阶段,逐渐迈入存量市场,昔日风风火火的互联网巨头扩张时代,在一场场卖卖卖中悄然落幕。 对阿里来说,必须集中精力应对正在到来的AI时代,这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鏖战。 11/29.美团Q3营收935.8亿元,同比增长22.4%超预期,即时配送订单同比增14.5%至71亿笔 ,第三季度美团营收、净利润双双超预期,其中净利润同比上涨258.0%。本地商业业务收入年增20.2%,新业务亏损显著收窄。 11/21.拼多多Q3:营收993.5亿元年增44%,预期1028亿元,归母净利润249.98亿元年增61%季跌2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274.59亿元,年增61%,经调整每ADS收益18.59元,预估20.19元。佣金收入年增72%至500亿元;Q3营收不及预期,营业利润季滑,管理层称生态建设投资扩大影响短期财报表现。关键费用科目:拼多多Q3收入总成本为397亿元年增48%,主要是由于履约费和支付处理费用增加。销售和营销费用为304.84亿元,年增40%,主要用于促销和广告活动。Q3收入: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为493亿元年增24%,交易服务500亿元年增72%。 虽然拼多多受益于其低价策略,但随着同行加大促销和折扣力度,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 11/13.騰訊Q3:营收1671.9亿元年增8%,连八季增长;毛利与经营利润Non-IFRS分别为888.28亿元和612.74亿元,年增16%和19%,连八季超越营收增速;归母净利润年增47%至532亿元;EBITDA 644亿元,调整后为696.6亿元;资本支出:Q3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年增19%至94亿元,一般行政开支年增11%至291亿元,研发179亿元年增近9%,2018年来累投逾3205亿元。 业务营收:增值服务营收年827亿元增9%,占总收入49%,主要得益于手游虚拟产品销售,音乐付费会员及小游戏平台服务费增长;网络广告收入299.9亿元年增17%,在总收入中占比18%,去年同期16%,主受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收入增长推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30.9亿元年增2%,总收入中占比32%,去年同期34%,受益于云服务业务收入增及成本效益提升;其他收入14.2亿元年增长28%。 11/15.阿里将续投资电商AI算力,支持多款在研AI产品,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商家服务。与微信支付整合后,阿里对新用户增长持乐观态度,计划进行中长期用户增长和留存投入,视为未来投资重点。预计这一合作将大增淘宝和天猫月度交易用户数。 1115.阿里2025财年Q2财报:营收2365亿元年增5%,预期2394亿元;净利润435亿元年增63%,归属股东净利:438.7亿元年增58%;经调整EBITA降5%至405.6亿元;eps 15.06元,预期14.93元;经营活动淨现金流314.38亿元,年降36%; 业务营收:淘天收入989.9亿元年增1%,其中中国批发商收入增18%; 阿里云收入296亿元年增7%,季增11.5%;国际数字收入316.7亿元,年增29%;菜鸟集团收入246亿元,年增8%;本地生活集团收入177亿元年增14%。本季度,回购41亿美元股份,流通股份较6月底进一步净减2.1%,为股东实现更好收益。” 11/15.游戏业务承压!网易Q3营收、净利双双萎缩,端游强劲增 受游戏业务拖累,网易三季度净收入同比下降近4%,净利润年减16.7%。游戏相关业务收入年减4.2%,但端游表现亮眼,收入年增29%,季增30%。 8/26.中國電商巨擘拼多多2024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由於中國消費者支出疲軟影響其國內電商業務,該季營收遠低分析師預期。此外,該公司也表示面臨競爭加劇和外部挑戰,營收將承壓且獲利也可能受影響。消息傳出後,拼多多美股 ADR 盤前大跌逾 17%。

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

中股配置政策救市預言家題材25

中股配置政策救市預言家題材25
預言家,中特估,抄底,能源車電池,第三代半導體,醫療
+++++++++++++++++++
4/10.A股全线收涨,沪指涨超1%重返3200点,大消费板块集体走强,恒科指收涨超2%,苹果概念股反弹,近期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央汇金公司集中出台稳市举措,汇金公司、社保基金等入市增持A股,至4月9日,全市场股票ETF近3日资金净流入合超过1874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个交易日内(4月7-9日),114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股东提议回购公告,拟回购金额上限420.7亿元;另有68家上市公司抛出股东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上限382.36亿元。 4/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称,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AH股午后拉升!A股全天放量大涨,军工股掀涨停潮板块内20余股涨停,恒科指收涨超2%,大消费板块崛起,餐饮旅游、零售等方向大幅走强,免税概念全面爆发,王府井、海汽集团、中百集团午后涨停,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创历史纪录; 4/7.小米集團股票7日開盤後一路下殺,最低崩跌21.24%至36.15港元(約新台幣154元,港股無漲跌停限制),從小米集團股價走勢可以看到,小米於今年3月19日創下歷史高價58.2港元(約新台幣247.7元),隨即一路走跌至今, 4/7.港股周一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6,210亿港元。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以及中國的報復行動,導致香港恆生指數7日收盤下跌13.2%,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來最大單日跌幅。 3/31.經濟學人指出,DeepSeek 和 Manus AI等中國科技公司引發投資熱潮,MSCI中國指數已比美國指數高出 20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川普政府發起關稅戰和經濟放緩危險的擔憂,拖累美股,即使如此,美國投資者仍對中國心存警惕。 外國機構持有的中國國內上市股票比例減少,從 2021 年初的 6.4% 下降到 2024 年底僅 4%。 目前市場上漲的主要受益者是香港上市的高科技股,反映出西方投資者對中國人工智慧的新熱情。若是論及中國A股,投資人就比較猶豫了,廉價可能是恢復外國興趣的必要條件,但還不夠。報導直言,當前有3問題令投資者保持謹慎,必須解決所有問題,他們才能大批返回中國市場。第一個問題就是對民企的監管問題,目前已取得些微進展,上個月習近平與民企座談,昔日對民企的鎮壓似乎正在出現放鬆跡象。第二個問題是經濟問題,過去幾年,受房地產行業低迷的影響,中國經濟陷入衰退,大多數中國大型企業成長的主要引擎-消費支出受到重創,3月16日,北京推出新的經濟救助方,試圖刺激消費,該計劃包括補貼消費貸款利息和適度增加中國政府吝嗇的退休金等措施,對經濟有助益。然而,其價值僅佔GDP的 2%,遠不足以真正拉動消費。最後一個挑戰,也是在可預見的未來看起來最不可能解決的挑戰,就是政治。 3/21.大逆转?H股会比A股贵吗?瑞银表示,受AI更驱动H股上涨、A股基金流入有限等因素推动,A/H股溢价在过去三个月内已下降约20%,接近五年低点,目前可能是配置双重上市公司A股的良好时机,特别是那些A/H溢价处于历史低位的股票。 多重因素驱动A/H溢价溢价降至五年低点。 3/21.AH股全线收跌,沪指失守3400点,科技股回调,恒科指跌超3%,国债期货也集体走低 深海科技概念逆势上涨,半导体等科技板块午后跌势加剧。机器人概念股大跌,汽车、华为手机、消费电子、软件等板块跌幅居前。钢铁、电力、港口等板块涨幅居前。 恒指跌2.2%,恒科指跌3.37%。汽车、半导体等板块领跌。汽车股方面,北京汽车、蔚来、比亚迪股份等领跌。半导体板块,中芯国际跌超7%,华虹半导体跌超6%。 ***3/18.法國興業銀行2月底將中國7種主力高科技股稱為“七巨頭”,包括騰訊、阿里、小米、中芯國際、比亞迪、京東和網易等7家企業。 中國“七巨頭”2025年來總市值漲幅超過美國股市“七雄”(M7)。全球投資者正面臨抉擇,是否要擁抱DeepSeek崛起而突然開始的中國牛市。 今年至14日,“七巨頭”股票總市值增長約25%。由於深度求索的崛起和對美國經濟的擔憂,輝達等美國股市“七雄”同期總市值下降大約19%,兩者形成鮮明對比。騰訊和阿里總市值超過最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和國有石油巨頭中石油,小米和比亞迪總市值也近中石油。 3/17.中概指数涨4%,百度涨超7%,阿里涨5%,拼多多涨超4% 3/5.中概指数涨超5%,世纪互联和迅雷涨15%,阿里和小鹏涨超6%;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涨幅扩大至5.22%,热门中概股世纪互联涨15.2%,万国数据涨11.1%,满帮、金山云涨超10%,小米ADR涨6.9%,阿里涨6.4%,小鹏涨6.4%,拼多多涨5.5%,腾讯控股涨3.4%,小马智行则跌0.9%。中概ETF YINN涨10.8%。 3/4.A股分化,军工、半导体领涨,阿里概念股异动拉升,港股小幅收跌,比亚迪股份跌超6%,A股半导体芯片股午后爆发,RISC-V方向领涨,机器人概念股再度走强,军工板块表现活跃,阿里概念股异动拉升,固态电池概念股迎来调整。港股汽车股下挫。国债期货收盘集体下跌。商品期货收盘,集运欧线主力合约跌超7%。 **2/27.夺取港股定价权!南向资金今年已买近2500亿港元,基金重仓港股市值创纪录; 景林基金经理金美桥表示:“如果每年8000亿港元的南下资金持续2—3年,港股定价权必然会掌控在内地资金手中。2024年第四季度,内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额的占比提高至创纪录的45%,如果这种趋势持续,2025年很有可能超过50%。” 2月26日,港股在短暂的一日休整后重拾涨势,恒生科技指数盘中突破6000点,创下2022年以来新高。随着港股一路高歌猛进,内地资金也加速南下,其中就包括大举买入港股的基金。 ***2/24.港股創波段高,與前次政策題材不同,集中軟體科技股貢獻漲點;為本波領漲主軸,是帶有基本面展望想像與估值推升,與前一波由跌最慘的利空核心房地產(橘線),利空出盡反彈不一樣。兩波上漲都帶有軋空投機情緒,但時長、漲跌組成相當不一樣,本波 DeepSeek 事件以來主要上漲的是 AI 應用相關的科技股 (騰訊、阿里巴巴、中芯、百度為首),這些都是港股的權值大型股,甚至擴散到了其他有獲利成長的實體製造業權值股 (小米、比亞迪、吉利汽車) 領漲股有續航力,是兩波最大差異 去年 9 月份的上漲波段,起源於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寬鬆,因此等待更多的政策利多,卻等不到,成了反彈竭盡的關鍵。而房地產短期難救,數據僅緩跌並未止跌,本波反彈並未跟進。 再加上外匯管制的核心影響,華爾街投行與諸多外資,當然是偏愛港股,而非滬深股市 (透過北向資金),加上港股科技股,有諸多個股都有 ADR 掛牌,更是可以用美金來買,流動性不言而喻。 3.龍頭科技股有業績成長的財報公布,添加新的股價催化劑。Ex: 2/20 阿里巴巴公布財報,阿里雲的收入增長加速至年增 13%,高於前一季度的 7%,並且 AI 收入連續六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年增,規模效應也改善了利潤率達 9.9%,高於上一季度的 9.0%。再加上資本支出達 318 億元人民幣年增 260%(遠高於北美 CSP),喜新厭舊的股市投機資金,自然往更發展初期、高成長的個股移動,進行軋空。 2/21.AH科技股大涨,恒科指涨超6%,阿里涨超14%带飞算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涨停,A股两市成交额今日突破2万亿,为两个月来首次,芯片股集体拉升,算力产业链全线爆发,三大电信运营商上涨。港股阿里巴巴涨超13%带动算力起飞,华虹半导体涨超9%,联想集团涨超15%,中芯国际涨超7%。国债期货集体下跌。A股液冷、算力租赁、数据中心、云服务等板块领涨;零售、房地产、多元金融、汽车整车等板块领跌。 2/21.沃尔玛指引示警大跌6.5%,拖累道指惨跌450点,中概逆市雄起,绩优阿里涨超8%、B站涨近9% 2/21.Wind数据显示,当前A股TMT板块成交占比已升至46%,接近2023年4月的50%历史峰值水平。 多位基金人士称,科技股在近些年的春季行情中逐渐占优,近期震荡更多是交易拥挤所致,这种市场情绪退潮引发的阶段性调整并非长期趋势终结,但仍需警惕高估值品种的风险,建议投资者聚焦有业绩支撑的细分领域。 2/20.A股机器人概念股继续活跃,机器人概念股继续活跃,有机硅板块走强,医疗概念股再度走强。港股科技股跌幅居前,快手跌约8%,美团跌约6%,哔哩哔哩跌约5%。联想集团跌约6%。国债期货集体下跌。A股AI眼镜、AI医疗、有机硅、机器人等板块领涨;腾讯云、游戏、保险、船舶等板块领跌。港股回调,恒科指跌超3%,科技股跌幅居前。 ***2/17.上周,港股市场延续春节后的强势并加速上涨,DeepSeek引发的市场对科技股甚至整体中国资产的重估热情不断扩散。恒生科技大涨7.3%,超过去年10月高点,创2022年初以来新高,恒生指数也上涨7.0%,距离去年10月初高点23,100仅有一步之遥。对比之下,沪深300仅小幅上涨1.2%。 **2/16.中国核心科技资产—互联网、手机、智能车/电车,与上轮AI叙事毫无关系。而微信+DS,甚可能强于Meta+自己的Llama。当行业核心从模型和基建,转移到应用,产品创新力和商业模式创新。 2/14.中國資產全線爆發 港股科技指數創近3年中股市近強勁上升勢頭,其中香港股市表現尤為突出。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上漲超過 3% 和 5%,創近 3 年來新高。自 1 月 14 日以來,恒生指數累積漲近20%,而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更是超30%。恒科指成分股中,阿里健康、阿里巴巴 和中芯國際等公司股價均顯著上漲。阿里健康年內股價飆升超77%,阿里巴巴漲超過50%,中芯國際也上漲超過43%。此外,在美國股市交易的中國資產ETF和中概股也呈現全線上漲的趨勢。 2/13.港股尾盘跳水,恒科指跌近1%,中芯国际创新高后转跌,A股震荡收跌,阿里概念强势 港股今日冲高回落,恒科指跌近1%,阿里巴巴涨2.55%,中芯国际盘中续创新高,现跌4.07%,地产股跌幅居前,部分科技股下跌。A股三大指数午后集体翻红,猪肉、白酒等防御性板块拉升,DeepSeek概念股探底回升,影视股逆势爆发,机器人概念股走低,半导体板块下挫。 2/11.黄金、IP经济、铜高速连接、DeepSeek等板块领涨;光伏设备、锂矿、房地产、半导体等板块领跌。 2/5.A股蛇年首个交易日:沪指跌0.6%,Deepseek概念股持续爆发,半导体走强,港股回落,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CPO、铜高速连接等算力硬件方向走弱。港股今日市场情绪谨慎,东方甄选跌超8%,携程集团跌超6%,商汤跌超4%,蔚来跌超4%;黄金股多数走高,山东黄金涨超10% 2/4.美推迟对加墨加税,全球市场演“V转”,周二亚股续积极情绪,港股爆发,日韩股涨,恒科指涨逾5%,中芯涨超8%创史新高,小米盘中市值破万亿;芯片股、汽车股领涨。AI、机器人概念走强,优必选涨超6%,美图公司一度暴涨17%。 2/3.港股蛇年首个交易日:恒科指午后强势转涨,AI概念股、芯片股全天走强,,恒生指数跌0.04%,恒生科技指数涨0.29%。AI概念股、芯片股全天走强,中芯国际涨10.26%;阿里巴巴涨6.46%,公司发布大模型Qwen2.5;金山云涨31.43%。 1/27.A股走势分化,创业板跌近3%,红利涨超1%,DeepSeek概念股大涨,港股收涨,多只跨境ETF尾盘触及跌停;A股DeepSeek概念股集体爆发,AI智能体概念继续走强,算力硬件股持续走低,机器人概念股下挫。港股收涨,美图公司涨超16%,万国数据涨超8%,腾讯音乐涨超6%;中兴通讯跌超8%,中芯国际跌超7%,华虹半导体跌超6%,优必选跌超4%。国债期货集体上涨。银行、AI智能体、AI语料、燃气、造纸、粮食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铜缆高速连接、F5G概念、液冷服务器、人形机器人、CPO等板块跌幅居前。 1/24.立場轉鴿?川普稱寧願不對陸加徵關稅 人民幣、A股聞訊擴大漲幅 1/22.A股市场全天震荡调整,北证50指数跌超4%。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超4200只,今日成交1.15万亿。铜高速连接、CPO、液冷服务器、数据中心电源等板块领涨;房地产、游戏、旅游、大金融等板块领跌。 1/12.彭博報導,隨著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就任前夕,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中國股市已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備受關注的MSCI中國指數10日下挫1.5%,自去年10月7日以來已下跌20%,進入熊市,中國滬深300指數下挫1.3%,自今年以來也已下跌逾5% 1/7.A股全线翻红,微盘涨近4%,寒武纪涨超10%股价再创新高,港股下挫,腾讯跌超7%,小米跌近6%,A股培育钻石、铜高速连接、农业、数据中心等板块领涨;医药、煤炭等板块领跌。宁德时代、腾讯等被列入美国防部名单。国债期货午后跌幅扩大。国债期货收盘集体下跌。 25-1/2.沪指收跌2.66%失守3300点,报3263.56点,深证成指收跌3.14%,创业板指收跌3.79%。其余主要股指集体收跌。 ++++++++++++++++++++

2025年3月1日 星期六

金融ETF私募:中港JL22~25

金融私募/電商/雙11
+++++++++++++
4/10.中金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8.58亿元至人民币21.06亿元,年增50%至70%。 3/30.中國財政部將透過配股的方式向國內四大國有銀行注資5200億元人民幣(台幣2.38兆元),以履行北京此前增強這些銀行資本緩衝的承諾;彭博報導,根據週日提交的文件,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計劃透過增發內地股票籌集總計最多 5200億元人民幣資金。財政部將為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最大投資者,共認購價值5000億元人民幣的股票。這些銀行將以較週五上海收盤價溢價8.8%至21.5%的價格發行新股,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3/27.受市场环境影响,投资银行业务全年营收24.9亿元年降48%。财富管理出色,全年营收66亿元年增8.97%。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65元(含税)。复杂市场环境下,中信建投去年营收下滑,投资银行业务营收近腰斩,但财富管理业务较为强劲,使整体财务表现稳健。中信建投Q4营收年增40%,净利润年增117.8%,资产管理规模增至4948.6亿元 3/26.券商“一哥”中信证券Q4净利润49.05亿元,投资业务国际化加速,拟每10股派利2.80元;全年財報营收637.9亿元年增6.20%;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年增10.06%,证券行业并购周期缩短趋势有望在2025年延续,头部券商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营收和利润双增长,营收年增23.95%,归母净利润年增10.06%,四季度净利润49.0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全年:营业收入637.89亿元,年增6.20%;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年增长10.06%;eps1.41元,年增8.4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9%,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 第四季:营收176.48亿元,净利润49.05亿元,虽较前几季度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资产规模:至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17,107.11亿元,年增17.71%;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931亿元,年增9%。 3/26.中国太保2024年报:营收4040.9亿元年增24.7%;归属股东净利449.6亿元年64.9%;净投资收益超800亿元;分红:拟每股派发人民币现金股利1.08元(含税),计派息103.9亿元。 2024年保费:稳步增长:寿险:中国太保代理人渠道:保费2024.8亿元年增3.6%,其中新保期缴保费287亿元年增9.7%;银保渠道:保费409.02亿元,年增7.4%,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8.7亿元年增20.5%;此外,中国太保团政渠道保费158.5亿元,其中职域营销新保保费14.6亿元,年增22.3%;年报“保险+科技”进展,包括创新构建全程风险减量新服务模式,推出“数字人-AI太主播代理人赋能”项目,推进智慧理赔自动化,获评DCMM5级认证等。这对太保未来的续增长显然有所裨益。 2024年投资:业绩突出:净投资收益827.99亿元年增6.5%,净投资收益率3.8%,业内相当不错(保险公司净投资收益通常指投资收益扣除相关成本和费用后净额);至年末管理资产规模:3.5万亿元年增21%;第三方管理资产8082亿元年增20%。 2024年投资组合:集中度看,公司投资持仓行业分布主集中金融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此外,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品种相对分散;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相关的偿债主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强,除政府债外,主要交易对手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 2024至年末投资配置比(占投资资产%):公司债60.1%年升8.4百分点;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占44.5%;股权类金融资产占14.5%,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11.2%,年升0.5个百分点;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投资:3447.1亿元占12.6%,行业分布看,融资项目分散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非银金融、不动产等行业。 3/26.中国人寿2024:財報:净利润突破千亿,年增108.9%,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营收5285.7亿元,年增30.5%;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6万亿元,投资端总收益达3082.5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高达5.50%。eps:3.78元,年增108.9% 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3/26.中国银行2024年净利润年增长2.6%,信贷质量改善抵消息差收窄 2024年净利息收入4,489亿元年降3.77%,净息差从1.59%降至1.40%,主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信贷质量改善,全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24.63亿元,年减4.03%。 3/25.中国电信:今年算力资本开支初步计划同比增长22% 将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不设限;从中国电信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获悉,公司2025年计划资本开支836亿元,预计同比下滑10.6%。其中,产业数字化方面占比预计提升至38%,算力方面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22%。 3/25.招商银行2024年稳健增长,第四季度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季降3基点至1.94%,2024年净利润年增1.22%,净息差1.98%,年降17基点。Q4與全年財報:Q4营收847.8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年微降0.48%;归属于股东净利润:Q4:352亿元,季降约8.42%;全年1,483.9亿元年增1.22%;现金流量净额:Q4:1597.9亿元,与第三季减192.6亿元;规模突破新台阶:总资产突破12万亿元,增10.2%;客户存款突破9万亿元,增11.5%;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0.95%,与上年持平;拨备覆盖率411.98%,维持优良水平;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信息科技投入133.50亿元,占营业收入4.37%,发布国内银行业首个开源百亿参数金融大模型; 3/18.3月18日晚,中国联通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5.89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29亿元,同比增长10.5%。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将实现有力增长。 2025年,中国联通将进一步下调资本开支规模,不过算力投资规模将持续提升,预计将增长28%。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表示,面对人工智能的划时代变革,中国联通必须勇立潮头、拥抱智能,向新而行。 2/17.2月17日,中国人寿公告,拟出资35亿元与关联方设立合伙企业,聚焦基础设施公募REITs投资。 1/23.中国银河证券和华西证券分别发布业绩快报,两家券商均斩获可观盈利增长,利润增速华西超50%,银河预增近30%;中国银河:2024年营收353.7亿元年增5.1%,净利润101亿元年增28.6%,2023年度净利润增1.4%,2024年度表现明显更好;利润快速增长原因是,由于“公司投资交易、财富管理等业务发展良好,业绩稳步增长”。 1/23.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前10大,Wind统计数据显示,偏股基金(普通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下同)重仓持有前三名:第一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第二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第三大重仓股为美的集团。而贵州茅台,直接掉到了第四。 回看过去一年,宁德时代从卧薪尝胆进入前十,到步步为营进入前三,再到历时一年夺得股王,一路体现了科技创新在A股市场上的地位抬升。前十颇多科创色彩,前十还包括了立讯精密、五粮液、寒武纪-U、紫金矿业、恒瑞医药、北方华创。 1/22.洗牌开启!基金公司最新规模排名出炉 指数产品和固收产品主导本轮;老牌机构依然占据绝对身位。同时,指数基金崛起成为2024年整个行业格局关键因素。一批公司因此位次上移,典型是华泰柏瑞,已连两季度进入行业前八。华安、摩根等也因此而位次表现突出。不过,更广范围影响基金公司位次的还是固收产品。 前十强“腾挪变化”:在公募基金的行业排名里,前十强的排名是最坚挺的据WIND统计,至2024年末,前十名依次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 其中,富国基金昂首进入行业前五名,四季度的重要变化。纵观前十名公司,均为“全能型”基金管理公司。多条产品线同时开花结果,是其整体行业地位稳固的关键。而全能基础上,若有一技之长,则可以推动公司位次持续向前。 以细分产品规模排名的细节看,各家基金公司的专长也非常明显。华夏基金和华泰柏瑞是典型的指数基金大厂,指数基金规模排名明显高于总规模排名。博时基金和招商基金则是债券基金规模排名更靠前。 广发、富国和汇添富基金的混合型基金排名更为靠前,这体现了这些基金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的特色。易方达、南方、嘉实则是各方面表现相对均衡。 1/22.中国太保:预计2024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22亿元到人民币463亿元,年增约55%到70%。预计2024年年度归母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21亿元到人民币461亿元,预计年增加约55%到70%。 25-1/2.连续四年跑输,如何看待白酒行业三大分歧?三大分歧分别是:白酒行业是夕阳行业、行业去库存将带来业绩下滑、持仓高导致交易拥挤。广发证券认为:白酒行业营收稳中有增、龙头集聚效应明显,未来市占率有较大空间;长期看白酒行业预收款仍有增长;白酒持仓多由头部基金贡献,多数主动权益基金已处低配。 +++++++++++++++++
24--12/23.11月,公募基金再次逼近高位。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计31.99万亿元。超过10月底31.5万亿元;距离9月底高点32.068万亿元,仅一步之遥。细分类别,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都出现规模增长。 12/10.受政治局会议提振,中国资产又一次爆拉!隔夜,纳斯达克金龙中指收涨超8.5%创9月底来最佳单日表现,热门中概ETF集体大涨:规模最大的MCHI涨7.7%,跟踪港股大型中国公司的FXI涨超8%,主要中概ETF中唯一追踪A股的ASHR涨近7%,涨幅最疯狂的三倍做多富时中国的YINN,一夜狂飙24%,盘后继续大涨超2%。 12/9.第三批中证A500ETF要来了,业内上报的第三批中证A500ETF中,已有基金公司获得批文。 12/4.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北方华创,删除华能水电,备选股名单包括寒武纪-U、中信建投、上汽集团、赛力斯、金龙鱼。 11/15.首批10只中证A500ETF规模达1150亿元,20只场外基金募资近800亿 11/5.第二批中证A500ETF发行首日募集规模近50亿元。 10/25.东方财富:三季度:营收23.59亿元,年降13.86%,净利润19.86亿元人民币,年增0.09%;前三季度,营收73亿元年降13.96%,归母净利润60.4亿元,年降2.69%, 10/22“中证A500”-“沪深300”≈大盘+成长+电力设备&生物医药&电子+低盈利+高估值。华创证券指出,如果资金通过中证A500而非沪深300入市,社会服务、环保、纺织服饰等行业拥有更大弹性,有30支个股弹性最大。 10/24.中國基金協最新公布共同基金市場數據:9月底中國共同基金規模達到人民幣(下同)32.07兆元,首次突破32 兆大關,是共同基金規模今年以來第五次創史新高。中國境內共同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 家。前四次的時間點分別是。共同基金的規模在 2 月底首次突破 29 兆元關卡,4 月底衝破 30 兆元,5 月底跨越 31 兆美元。 股票型基金總規模從8月底約3.3兆元增至9月底4.27兆元,其中股票ETF 為股基規模增長貢獻很大。 Wind數據:至 9月30日,股票ETF 總規模達2.65 兆元,與9月初比增約 6000億元。混合型基金總規模增長也可觀,從8月底3.3兆元擴大至9月底的 3.74 兆元。債券基金也從 8月底6.55兆元擴大至9月底6.59兆元 10/22.本周五启动!中证A500场外产品发售大战一触即发: 10月22日,景顺长城、招商、南方、嘉实、银华、泰康、国泰、华泰柏瑞、富国、摩根中10只中证A500ETF联接公告募集计划:上述基金全数于10月25日起进入认购期。 此外,博时中证A500指数、大成中证A500指数发起式、易方达中证A500指数、华安中证A500指数发起式、华夏中证A500指数、中欧中证A500指数发起、天弘中证A500指数、广发中证A500指数也公告于10月25日起进入认购期。 1017.报道:已有头部白酒企业表示将降低在港售价,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等头部白酒企业中,已有一家明确告诉记者,将降低其在香港市场的产品售价,“降价,但幅度不会太大,正准备跟经销商沟通” 10/14.数据显示,易方达创业板ETF上周吸引了350亿元人民币(53亿美元)的净流入。在最初中国央行宣布刺激措施到上周末的9个交易日中,该ETF的市值几乎翻番,而同期创业板指数的涨幅则为相对温和的37%。 10/14.狂飙47%!银行理财也疯狂 近一月股市大涨期间,权益类理财最高赚47%,平均收益率近25%。而由于规模偏小、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等因素,理财公司布局权益类理财产品还面临不少痛点。但在股市赚钱效应下,加速布局权益类业务成为必选项。近日股市表现强劲,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也大涨!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一月股市大涨期间,权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近25%,收益率最高理财产品大赚47%,相比大盘指数表现也毫不逊色。 10/13.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跌至2300元,今日酒价披露的最新批发参考价显示,2024年飞天茅台散瓶价格报2240元/瓶,与上一日持平;2024年飞天茅台原箱报2300元/瓶,较上一日再跌20元。 10/8.宽基ETF再创天量成交 7只ETF合计成交1700亿 易方达创业板ETF成交额达到474.86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额383.04亿,华夏科创50ETF成交额254.94亿,易方达科创板50ETF成交额173.99亿,均创下单日成交量新纪录。此外,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50ETF以及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突破百亿。 10/7.百达香港在中国建设银行的持股比例从0.01%增加至8.32% 10/7.2015年牛市重现?大摩Chiyao Huang分析师团队研报:券商股:如散户情绪保持高涨,2022年和2023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年均增长约18万亿人民币,但股票配置比例持续偏低,如果(中国家庭资产中的)股票配置恢复到2020-2021年水平;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将有高达2-3万亿人民币重新配置到股市,中国股市还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另外,目前保证金融资餘額相對低,僅1.39万亿人民币,仍有增加空间,2021年约1.9万亿人民币。投资者对于股票的需求可能会增加,资金流入规模可能达到2.6万亿人民币。券商股收益有望再升30%,ROE可能回升至约13%;大摩总结中国股市不同周期关键驱动力:2015年是散户和杠杆驱动牛市,2020-21年由机构驱动,2024年9月则重现散户驱动涨势。当前A股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速度已超过2020-21年水平,与2015年散户牛市有许多相似之处,新投资者开设账户数显著增,散户参与度正升,新散户投资者是股市上涨主要动力,9月30日,A股交易量更是创史新高,达到2.59万亿人民币,换手率高达751%,显著高于去年同期。 10/5.突破3万亿元,至9月30日,中國全市场ETF规模达3.4兆元,月增6460亿元,ETF再创高,其中股票型ETF月增约6000亿元,贡献主要规模增量;特别是随近期市场大涨,各路资金正用ETF疯狂搶進。自9/24日来,仅五交易日,股票型ETF便获1123亿元净流入,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备受资金青睐。继去年12月突破2兆元后,仅用9个月,ETF市场再進新里程碑,攻克3兆元大关。 10/4.美银:中国股票基金最近一周资金流入规模创史次高;美银引述EPFR Global数据称,至10/3日当周,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录得155亿美元资金流入,创史第二高。 中国股市当周有139亿美元资金流入,创纪录第二高。过去18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不间断地获资金流入。 今年迄今流入中国股市资金达1140亿美元,印度流入213亿美元,流出巴西的资金规模为30亿美元。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固定收益当周流入1亿美元,为连续第三周流入。 9/30.Choice:至9月27日,有165只(各类份额分别计算)权益基金近一周内涨超20%。其中,博时金融科技ETF、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近一周回报率超过30%。 9/30.境内ETF规模首破三万亿 数据显示,至9月27日,境内ETF规模3.02万亿,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较年初增长47%,沪市ETF规模2.4万亿,权益ETF(股票+跨境)2.11万亿。其中,沪深300指数基金超过1万亿,其中场内沪深300ETF规模是9646亿,场外指数基金规模700多亿,境外挂牌规模为400多亿 9/30.知名港美股券商老虎国际:上周港股成交金额和交易账户数分别增长2.21倍和1.14倍 据华尔街见闻获悉,老虎国际表示,在上周(9月23-27日)平台整周交易账户数量和交易订单数量创两年内新高。其中,港股整周成交金额、交易账户数量和日均交易量(DARTs)均达到两年内最高水平,成交金额和交易账户数分别较前一周增长221%和114%。A股整周成交金额较前一周大幅增长533%,整周交易股数增长659% 9/26.中国“政策大礼包”引发奢侈品股热潮,LVMH和爱马仕均涨近10% 中国央行“政策大礼包”刺激奢侈品消费,奢侈品概念股普遍上涨,LVMH集团和爱马仕美股早盘均涨超9%。 中国央行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旨在提振国内经济,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提振了奢侈品市场的乐观情绪,推动奢侈品概念股全线上涨。在美股市场,LVMH集团和爱马仕的股价早盘时均一度涨近10%。 9/26.明争暗斗十余年,阿里、京东这两大电商江湖的巨头,史无前例地拥抱在一起。从知情人士处确认,淘宝天猫APP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此外,京东也将正式接入支付宝支付。双方向对方提供自己最核心能力。 9/25.A股首个规模3000亿的股票ETF诞生;至9月23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已达到2913.56亿元,9月24日该ETF上涨4.39%,叠加成交大放量,这意味着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公募行业历史上第一只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ETF。 9/24.权威解读|证监会公布“并购六条”,明确支持跨行业并购、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从监管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并购六条”明确支持合理的跨行业并购,放开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要求,并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上下游资产且资产不必满足“硬科技”或“三创四新”要求,将为并购重组市场提供了更大空间。同时,提高监管包容度,简化审核程序,也将为并购重组提供更多便利。 9/18.又见国有大行副行长“工作调动”,建设银行副行长李民提出辞职, 为何高级金融人才如此“走俏” 913.净息差一降再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低于1.8%“警戒线 银行业净息差已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上市银行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也在续收窄,拖累利润增长。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低于1.8%,上半年11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短期内净息差下行趋势难以扭转。 9/9.華爾街日報:中國證券業低潮,為緩解惡性競爭加速整併,中國2家國有券商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合併,併後資產規模將達人民幣1.68兆元(約新台幣7.6兆元),將超越目前龍頭中信證、成為中國最大券商;目前中國證券業龍頭中信證為央企,其控股股東為中國中信集團,由中國財政部百分之百控股國有獨資企業;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同屬上海國資,此次國泰君安證將通過換股方式合併吸收海通證。此合併案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A+H雙邊市場吸收合併、上市券商A+H最大整合案。 8/30.罕见下跌,招商银行交出14年来最差半年报,招商银行半年报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1729.45亿元,年降3.09%;实现归母净利747亿元,年降1.3%。其中,贷款规模放缓,增幅为3.67%,再加上净息差逐年降至2%,成为了该行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二季度招商银行营收环比第一季度实现小幅增长,但净利润环比下降3.71%,降至366.66亿元。 7/1.中國基金經理人離職人數 衝上9年新高(證券時報1日報導:Wind 數據,至6/30日,今年來離任基金經理人數量達165人,近9年來同期最高水準,共有96家共同基金管理機構出現基金經理人離職的現象…… 6/27.头部宽基ETF成交额继续放量。 6/7.近日,有市场传言称,公募基金2019年以后年薪300万元以上被要求退薪。就此消息,记者向监管人士及北上广多家基金公司求证,监管人士表示,上述传闻不实,并无相关文件公布。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证实,近期并未收到相关文件或者监管窗口指导,纯属谣言。监管人士及基金公司均否认。部分公司可能要求业绩不佳基金经理降薪,但整体行业不会“一刀切”。 5/24.小摩CEO坦言在中投行業務「斷崖式下跌」 摩根大通(小摩)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23日上海會議私下對與會者說,摩根大通在中國的投資銀行業務近年來已經「斷崖式下跌」,這凸顯西方金融機構在中國投資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5/17.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5/17.今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让边远地区畅游5G“不掉队”。通俗地讲,就是不换卡、不换号,当我们所用运营商没有5G网络覆盖时,手机可自动切换,使用其他运营商5G网络。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基站铺设没那么密,会出现覆盖面不够、信号弱的现象。5G异网漫游,对加快5G网络覆盖,特别是提高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水平意义重大。 5/2.恒生科指收涨4.45%!恒生指数收漲2.5%,报18207点,较1月低点上涨22%,进入技术性牛市 港股周四牛气冲天,汽车、生物医药、内房 航空全面涨,蔚来涨超20%,万科企业涨超10%,商汤8个 商汤8个交易日累涨超160%。 4/29.招商银Q1財報:营收864亿元年降4.65%;归属股东净利380.77亿元,年降1.96%。占收入大头60.2%的净息收入续同比滑,一季度520亿元降幅6.15%,今年首季,招商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开展,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关键财务指标略有下滑但仍维持较好水平。 4/29.建銀Q1財報:营收2009亿元年滑2.97%;归属股东净利润868亿元,年降2.2%。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0.89%,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9%,续保持同业较优水平。资产总额39.7万亿元增3.66%。负债总额36.47万亿元,增3.74%。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19.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0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1.36%,拨备覆盖率为238.17%,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4/29.顺丰:一季度净利润19.17亿元年增11.14%,拟5亿元-10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不超人民币53元/股 4/29.美的集团Q1財報:其实现营收约1061亿元,年增长'10.22%;归母净利润约为90亿元,年增11.91%;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92.4亿元,同比增长20.39% 4/29.工商银行Q1財報:营收2101.65亿元年减3.8%;归属于母净利876.53亿元,年减2.78%。中金公司:一季度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45.13%。 4/23.中国平安Q1財报。归属母营运利润387.亿元年减4.3%。归母净利年减少3%至367.09亿元。分业务看,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以及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恢复增长,三项业务合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同比增长0.3%。 ***4/17.泡沫破滅!中國千萬人民幣分析師工作不保 光1家券商Q1就裁員4成,中國千萬人民幣年薪的券商分析師,正面臨著工作不保的嚴酷新現實,報導指出,1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券商,不僅在第1季度解僱40%的分析師,並將2023年的獎金削減5成以上,另國有券商國泰君安也加入裁員行列,約20名高級分析師因不接受減薪或更嚴格的績效指標,已在最近辭職。根據中國視覺資本的數據,中國研究分析師的數量,在過去10年中增長近70%,目前已超過4800人,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參與者之一,擁有300多名認證分析師,而中信證券也擁有近200名研究分析師; 彭博報導指出,中國金融業僱用數千名研究股票、經濟和市場的人,在經過多年的擴張後正在緊縮。1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券商,在第1季度解僱了40%的分析師,並將2023年的獎金削減了50%以上;其他經紀公司正在減少餐飲和旅行預算以控制成本。如今隨著中國對金融業的審查更加嚴格,及國家主席習近平標誌性的“共同富裕”運動,將加劇券商面臨的挑戰,該運動不僅打擊了工資,並引發整個行業的勒緊褲腰帶,而過往令人稱羨年薪千萬人民幣的金融圈金童們,如今正面臨著工作不保的嚴酷新現實。 (4/12.明星經理人千萬人民幣優渥薪酬恐成絕響,據知情人士透露,幾家中國共同基金經理已提議將員工薪酬上限定為約300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20萬元,以回應習近平主席的“共同富裕”運動) 4/17.中信银行午后涨停,股价逼近历史高点,成交额超13亿元。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兰州银行、光大银行、苏州银行等跟涨。信达证券研报表示,2023年国有大行分红4133亿元,多家银行表示分红率有保障,当前配置银行股股息收益稳定性较好。 4/15.四月变阵季!三大基金公司高管同日“换人”:鹏华、博时、华泰保兴四位重磅人物离任 4/12.中国3月新增社融4.87万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3.09万亿元 3月M2增速8.3%,一季度新增社融12.93万亿 新增人民币贷款9.46万亿,3月末M2-M1剪刀差为7.2%,较上月的7.5%收窄。 4/12.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相关主体涉嫌违法违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 4/9.去年銀行管理階層平均減薪13% 券商龍頭中金公司員工年薪縮水53.3萬;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加上北京當局大力整頓金融業,銀行和證券公司被迫調降員工薪水,連管理階層也逃不掉。根據統計,去年中國銀行業管理階層平均被降薪13%,多家銀行的經理最高降薪超過40%; 4/5.市场人士:上半年全国性银行可能开启新一轮存款“降息潮” 据统计,4月初,山西、河南等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从10个基点至40个基点不等。市场人士认为,大中小型银行通常采取“梯次”调降存款利率, 4/2.網媒「香港01」母公司、香港南海控股主席于品海因為欠債,3月底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破產;于品海破產後,外界頗為關注「香港01」的前景。3月26日,高院頒令于品海即時破產;此前,于品海被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公司建銀國際向高院申請破產,並向于品海追討港幣4.16億元(新台幣17億元)。南海控股為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但由於身陷債務問題,去年底已遭取消上市地位。港媒去年報導,于品海原本持南海控股59.25%股權,但當中45.82%已由德勤接管,他只保留13.43%南海控股股權,市值3.23億元。 3/28.彭博:中國歷史最悠久銀行之一交通銀行業績:房地產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2.8%,到2023年底躍升至4.99%。雖然逾期抵押貸款餘額出現下滑,但不良貸款的指標關注類貸款躍升23%,達到98.8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38.4億元) 3/28.中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年度业绩全年营收微降 净利润创史新高 :全年营收8431亿元年降3.7%;其中净息收入6550亿元年降5.3%,逊于市场预期的6750亿元;净息差为1.61%,逊于市场预期的1.68%;非利息收入1881亿元,年增2.3%;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0.8%至3651亿元,超市场预期3444亿元,盈利总量创历史新…… 3/27.中國央企「中國黃金」、中國山東黃金集團被爆出旗下數家加盟店無預警關門「跑路」,初估受害者損失累計超過人民幣4億元(約新台幣17億元)。 3/18.再创历史新高!公募规模突破29.3万亿元,各类都有增长: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一规模数据超过2023年7月,再创史新高。具体来看,每一类基金规模都比1月底增长。其中,货币型基金增8542亿元,股票型基金增4696亿元,债券基金增超过3029亿元,混合型基金增长近2547亿元。 3/13.首批10只A50ETF,都将在3月18日实现上市交易,并打开申购赎回。这个品种,未来的走向格外引人瞩目。从历史上看,所有大部头产品最终都会出现“1+n”的规模结构: 即少数产品的规模能够登上“可观”的门槛,只有一个产品占据行业最大市场份额,且遥遥领先。 快速建仓仍在延续 最新消息还显示,除2只中证A50ETF的全仓未达到90%以上(华宝中证A50ETF和银华中证A50ETF),其余各家基本都秉持快速满仓建仓策略。 根据相关规定,ETF在完成拟合标的指数后方可上市交易,所以仓位较轻的基金,大概率会“快马加鞭”完成建仓。这可能会让人对A50指数的表现更加多一点点期待。 3/12.摩根、平安中证A50ETF作为第一批上市A50ETF,开始在交易所交易。最终,首批A50ETF遭遇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净流出。初步估计,两个A50ETF首日的赎回额度在15%~25%左右。导致赎回的直接原因可能与该产品盘中出现折价有关。 3/12.首只规模超2000亿元股票ETF诞生;至3月11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已达1982.49亿元,根据3月12日交易数据估算,该ETF的规模站上2000亿元已无悬念。 3/6.京东盘前大涨13% Q4营收超预期 计划启动至2027年3月未来36个月内回购价值不超过30亿美元股份。 京东当季营收3061亿元年增3.6%,超出市场预期2999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由去年同期30亿元增加11.8%至34亿元;调整后EBITDA 96.6亿元年增8.6%,超出市场预期的94.6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达3.2%,超出上年同期的3%. 全年看,京东营收10884.7亿元,年增3.7%;服务收入2134亿元年增17.8%;Non-GAAP净利润达到352亿元,年增24.7%,超出市场预期。年度现金股利,股利总额约12亿美元,超出2023年的10亿美元。 2/27."券商一哥"禁止融券变相T+0交易 2/25.外媒報導,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23日突撤銷11家中國公司信用評級(恐導致中國房地產危機惡化):中國主要壞帳管理公司之一「中國長城資產管理China Great Wall A. M.」的Baa3評級;另撤銷10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信用評級,包括中駿集團、龍光集團、建業地產、融信中國、正榮地產、時代中國、弘陽地產、寶龍地產、旭輝控股集團、中南建設等公司。撤銷信用評級原因,穆迪並未詳細解釋,僅稱該決定出於「商業原因」(Business Reason)。 1/20.根據彭博週五引用知情人士透露報導,中國最大的國有券商中信證券在當地股市巨幅虧損下跌後,限制部分客戶的賣空。本週早些時候,根據監管機構指示,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停止向個人投資者融券,並提高對機構客戶審查的要求。 1/20.金融监管总局: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敢于斗争、敢于碰硬:金融监管总局称,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积极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优化房地产金融监管政策,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支持力度。 1/19网易12月开启大规模裁员,涉网易传媒、游戏等业务,网易传媒主要在1月开启大规模裁员,涉网易新闻、网易文创、网易公开课等多条产品线,内容、市场、销售、产品等岗位均在内。据内部了解,裁员在10%至50%间。 1/19.沪深300ETF延续放量态势,显示抄底迹象: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分别为152.57亿元、108.02亿元,创自2016年来单日成交额新高。4只靠前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继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分别180亿、176亿和312亿巨量成交后,今日成交额保持强劲计成交额257亿。在本周前四交易日里,合计净流入372亿元。国债期现货续走高,30年国债期货盘中再创史新高。A股旅游、游戏、白酒、传媒板块涨幅居前,飞行汽车、光伏、电力板块跌幅居前。 1/16.中國經濟疲軟,消費者有感,在堅守錢包下,去年12月CPI再度下跌,為自2009年來最長連跌,中國企業只能啟動一波波促銷戰,範圍從電動車到餐飲店,希望吸引購物回溫。《彭博》指出,中國商業價格戰,導致中國消費股暴跌約1570億美元;據報導,自2023年9月底以來,繼中國房地產指標之後,消費性股指標一直是MSCI中國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指標。其中,拖累中國MSCI指數下跌,包括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餐飲運營商百勝中國控股和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這些公司也都在銷售市場中展開折扣戰。 1/14.SHEIN在許仰天的領導下,已佔據全球近20%的快時尚市場,遠超Zara、H& M等快時尚巨頭,近《路透》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該公司正在尋獲中國當局批准,以推進其在美國IPO。 1/8.官方指导价2499元一瓶的“龙茅”,被炒到超7000元,500ml贵州茅台酒(甲辰龙年)报价7759元,且显示已有15人付款。当被问及上述产品是否为预售时,该平台客服人员称“这款目前有现货”,报价也是真实价格,买家下单后平台会要求卖家务必在36小时内发出。需要注意的是,若按照上述报价,“龙茅”已较官方指导价溢价超5000元。 1/8.私募大V的年度“命运交响曲” 价值派“一飞冲天”,宏观系“唱多垫底”,分化可谓关键词。虽然大盘指数表现不佳,但私募界仍然有部分机构为客户实现了正收益,甚至赚到十几个点的收益。但同时,也有大牌机构为客户亏了十几个百分点。百亿私募圈更是如此。 既有部分百亿机构摆脱指数“引力”,为投资者实现正收益。也有一些“伶牙俐齿”的网红大佬,在2023年出现业绩“大滑坡”。虽然受托规模增加到百亿以上,但新入场客户的体验堪称“天差地别”。 价值老将“一飞冲天”:未曾想到,但斌在2023年“冲”到了百亿私募冠军的位置,年度收益达到22.06%。 根据私募排排网收录的数据,但斌的东方港湾旗下产品平均收益,更一举战胜了量化大厂们。毕竟,过去两年量化策略可谓“猛”于主观多头策略。 但纵观全行业,诸多私募管理人并没有但斌这么“顺风顺水”。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度实现正收益的百亿私募总计51家。其中,收益超10%的有9家,16家收益介于5-10%之间,26家收益介于0-5%之间。 量化大厂占绝对优势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2023年总计有7家量化机构,进入了百亿私募收益前十名。即使很多投资者“哀叹”没有行情,量化大厂依然使用“强大脑力”,找到了超额收益。全年超过十个点的机构包括:信弘天禾、稳博投资、衍复投资、乾象投资、宽德私募、因诺资产等。代销机构透露,宽德私募和稳博投资在2023年募资规模居前,特别是前者在去年上半年“增资”超百亿元,成为“动荡年份”最能募资的私募。 1/7.在中國規模三兆美元(約九十三兆台幣)的影子銀行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的中植集團五日以「嚴重資不抵債」為由,申請破產清算,北京一家法院受理申請,使該案成為中國近年規模最大的企業破產案之一。 房市危機、資管疑慮加劇 中國最大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中植集團,去年十一月向投資人發表「致歉公開信」,表示集團實控人解直錕猝逝後,多位高層與核心人員相繼離職,導致內部管理失效,集團相關商品出現實質性違約;經全面清產核資,集團負債規模介於四二○○億至四六○○億人民幣(約一.八三兆至二兆台幣)之間,但總資產僅二千億人民幣(約八七○二億台幣),嚴重資不抵債 1/5.中國經濟持續低迷,房地產開發商頻頻爆發債務危機,使得銀行業壞帳升高,處理壞帳的四大國有資產管理業者也承受更大壓力;彭博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週四調降中國四大壞帳管理業者的信評,理由是財務狀況不佳,中國政府可能減少支持。惠譽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發行人違約評等(IDR)由A降一級至A-,並將中國華榮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的IDR由BBB+降一級至BBB。 24--1/4.中國「國家隊」透過購買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來穩定投資人對股市的信心,但中股指標的上證指數(俗稱A股)去年還是失守三千點的信心關卡。根據上海專業研究顧問公司哲奔諮詢(Z-Ben Advisors)去年十二月發布報告,加入中國「國家隊」的新成員包括中國國新控股、中國人壽、新華人壽等機構;此外,與先前的購買標的相比,新成員的購買標的更集中於特定產業,如中國國新控股就針對A股的科技ETF投入數億人民幣。哲奔諮詢先前報告指出,中國境內的ETF市場規模已成長至二兆人民幣(約八.八兆台幣)。哲奔諮詢總經理亞歷山大(Peter Alexander)表示,國家隊新成員進場購買ETF,目的在於改變中國股市由散戶驅動、因此經常劇烈波動的運作模式。
+++++++++++++++++++++++
23--1226.股票ETF月内获资金“扫货”超700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全市场721只可统计的股票型ETF基金单日净流入为46.64亿元。拉长时间来看,12月以来的17个交易日内,全市场721只股票ETF共计有16个交易日实现资金净流入,截至12月25日,月内整体资金净流入达743.15亿元。资金大幅流入的背后,股票ETF的成交额也明显放量 12/26.当前已有18家银行加入此轮存款利率调降队伍;12/25日,11家股份制银行集体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加上日前已下调国有六大行及招商银行,当前已有18家银行加入此轮存款利率调降队伍。专家预计,未来其他中小银行也将陆续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12/22.中國新聞出版署網站發佈: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到,網絡遊戲不得設置每日登錄、首次充值、連續充值等誘導性獎勵;所有網絡遊戲須設置用戶充值限額。引發圈内地震,午後遊戲板塊哀嚎,以網易-S、騰訊為首遊戲股大跳水,分别暴跌24.6%、12%;心動、禅遊、中手遊等公司股價均挫,跌幅依次19%,16%,16.8%。 科網股受重挫,包括虛擬現實、騰訊概念、雲計算等概念板塊指數均跌超10%。成分股中,哔哩哔哩跌9.7%,快手-跌7%等;教育股也重挫網龍跌13.8%,思考樂教育跌10%,新東方跌6%;逆勢漲是海運與有色金屬板塊。 12/22.存款“降息”大背景:银行“净息差”持续走低、全是定存! 存款利率的下调一方面有利于维护银行的合理利润并缓解净息差压力,以保证其自身稳健经营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从上市银行存款余额结构来看,截止今年上半年,个人和企业活期存款比例分别从 19 年同期的 48%、63%降至 34%、50%,实体部门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导致资金活化程度不高。因此,存款利率的调降尤其是对长期限存款利率更大幅度的下调能够在一定程度扭转存款定期化的趋势,推动储蓄加快转化为消费和投资。 12/14.中媒《國際金融報》報導,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2月13日,共有401檔基金進行清算,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0%。 12/12.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12/6.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新指针”将出,明确股票资产投资上限可达40%,委外组合降费在弦上(在投资范围、费率、投资比例方面,都有进一步规范或优化)总资产近3万亿的全国社保基金,即将迎来新的“投资指导”。 财政部日前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社保基金投资股票、股权的上限比例予以明确,并且明确ETF、股票指数投资列入社保基金的“直投”范围。 12/3.证监会: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 11/30.中國經濟續下行,房產困境拖累經濟復甦,民眾緊縮荷包支出,消費低迷衝擊中國餐飲業,傳新一輪倒閉潮來襲。與中國餐飲業緊密連結美團,因第4季餐飲外送訂單成長恐趨緩,遭到摩根大通下調投資評等,目標價直劈近5成,由195元下調至100元,而美團股價大跌,2天內市值已蒸發超過千億港元(約台幣4千億)。美團28日發布第3季營收成長22%至764.7億人民幣,在財報後第二天,美團股價跌12.18%,創2020年4月來新低,加計財報前一天跌5%,總計2天市值蒸發千億港元。 11/30.B站Q3財報:营收年平,广告營收年增21%,移动游戏營收年减33%,净亏损人民币13亿元,年收窄22%,毛利率实现连五季提升,日活用户1.03亿,年增加14%,用户生态依旧稳定。净亏损收窄51%,预计全年收入处于指引区间低端11月29日美股盘前,B站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2023年第三季度净营业额总额为58亿元,与2022年同期持平。第三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亿元,较2022年同期收窄22%。经调整净亏损为8.64亿元,同比收窄51%。 11/29.拼多多PDD28日財報後股價大漲,創下兩年多新高,帶動市值大增,美股盘中市值超越阿里(拼多多ADR涨超4%,盘中市值超过1922亿美元。阿里巴巴ADR跌1.9%,市值大约1917亿美元);拼多多Q3財報:營收人民幣 688.4億元,年增93.9%,其中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收入為396.9 億元,激增39%,交易服務收入291.5億元,暴增315%。受亮麗財報激勵,拼多多股價周二收盤飆漲18%,市值為1,847 億美元,逼近阿里1954億美元。 11/29.马云无法忽视的强劲对手: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 11/28.傳中國快時尚巨頭Shein已申請在美國上市 11/27.步上恆大後塵 中國中植系旗下財富公司遭立案調查:逾兆爛帳爆雷 高層被逮;北京市公安局25日通報,依法對中植集團所屬財富公司涉嫌違法犯罪立案偵查,幾天前,這家陷困境中國影子銀行巨頭才公開表示,已資不抵債至少2200億人民幣(逾兆台幣),該通報說,已對「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彭博:該集團創辦人解直錕雖2021年心臟病辭世,但他多名親屬目前任集團高層;今年七月,中植財務危機浮上檯面,因旗下中融信託投資房地產失利,無法按期支付數十種投資商品,涉資金規模至少3500億元人民幣,引發國際關注中國是否會爆發金融危機;中植集團22日向投資人發表「致歉公開信」:內部管理失效,先前自救措施不符預期,經全面清產核資,集團相關商品出現實質性違約,集團負債規模介於4200~4600億元人民幣,但總資產僅2000億元人民幣,嚴重資不抵債;房企業者表示:2018年起,房企加速擴張,融資管道受限,手握巨資中植系自然成金主:從2017~2020年,中融信託向房產投入資金比逐年升,分別達6.61%、10.99%、17.65%、18%,其持有房產債務包括華夏幸福、融創、恆大、花樣年、陽光城、世茂等,當中不少已爆雷(其中最大地產商之一恆大:今年九月底已公告:負責人「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依中國法律,強制措施形式多樣,包括傳喚、取保候審、監視住居、拘留和逮捕,相關措施可由警察、法院或檢察官執行;中植步上恆大後塵 旗下財富公司遭立案調查) 11/27.三年翻倍,ETF基金总规模已近2万亿元,近年来,ETF迎来快速发展。自2004年12月国内首只ETF发行以来,2020年国内ETF整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此后的3年时间,ETF发行市场迎来大爆发。截至目前,国内ETF数量已迅速增加至800多只,ETF整体规模也同步实现翻倍,全市场ETF规模近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幅超20%。 11/23.彭博:中國正採至今為止最有利措施,希能結束房地產危機,擴大向銀行施壓,要求協助填補穩定房產業,及交付數百萬間未完工公寓所需4460億美元資金缺口,中國制定政策者正在敲定1份有資格獲得財政支持50家房地產開發商名單草案,包括碧桂園、遠洋集團等都將入列,北京預計將重點幫助一些陷入困境建商,知情者透露,監管機構將在幾天內敲定名單,並發給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與此同時,中國當局也表明,銀行應增對開發商融資,以降額外風險,確保建案完工。 11/21.快手至9月30日三季度财报:营收279.5亿元,年增20.8%,超出市场预期277.1亿元。净利润31.7亿元人民币,同样好于市场预估26.6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 11/16.双十一的快递暗战:单量涨30%,单票利润降70%(11/12.天猫双11战报:402个品牌成交破亿,38个品牌直播间破亿) 11/17.过去多年,亚马逊“电商+云”的业务结构深受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认可。亚马逊2022年总营收中,零售业务占比84.4%,云计算营收只占比15.6%。但亚马逊AWS贡献亚马逊大部分利润,也是推动亚马逊高估值最核心业务。有相关人士分析称,阿里云不分拆的一个投资逻辑,正是拿亚马逊的业务结构作为参考。 11/16.阿里財報會:盒马分拆上市暂缓,收跌9%(今年3月,馬雲主导启动阿里有史来最大组织变革,宣布“一拆六”,在阿里集团控股下,设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都将分拆上市;阿里很快新设资本管理委员会,致力提升股东价值。5/18,阿里在2023年财报中明确提出菜鸟、阿里云及盒马上市时间表,分别计划在未来12~18个月、12个月、6到12个月内完成上市) 11/16.腾讯:小程序成交额1.5万亿,企业服务收入两位数增长,高性能芯片库存高;腾讯目前包括H800在内芯片库存水平较高,腾讯云能力不会因为美国芯片禁令受到影响 11/15腾讯Q3财报會:营收1546亿元人民币,年增10%,略逊于市场预期1548亿元,季增4%;腾讯在财报中首度披露,腾讯泛内循环广告收入(链接微信小程序、视频号、公众号和企业微信落地页的广告收入)年增30%,并贡献超过一半微信广告收入,受益于游戏收入回暖 广告收入创新高,腾讯Q3利润超预期增长年增39% (营业利润484.8亿元人民币,年滑6%,季增20%,好于市场预估434亿;净利润362亿元人民币,年增收窄9%,季增38%,同样好于市场预估323.8亿元人民币;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至257亿元,创史新高; 增值服务分为游戏和社交网络两部分。其中,游戏业务收入增长较为显著,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14%至人民币133亿元,排除汇率变动影响后增幅为7%;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5%至人民币327亿元。 微信方面,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账户数13.36亿,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0.7%。视频号总播放量同比增长超过50%,得益于繁荣的创作者社区以及日益提升的用户心智。原创内容播放量增长强劲,目前占视频号总播放量的绝大部分。 QQ方面,月活跃账户数为5.58亿,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2%。腾讯表示正在丰富QQ频道的功能,利用语音聊天及活动管理等软件工具,助力有着共同爱好、活动或会员身份的用户运营兴趣社区 11/15.京东Q3营收、净利超预期,服务收入占比首超20%,美股盘前大涨6%;在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收入增加的推动下,得益于供应链效率持续优化,京东三季度净利润也超过市场预期达106亿,(京东Q3财报:营收2477亿元人民币,年涨1.7%,市场预期2465.9亿元,服务收入达524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首超过20%达21.2%,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年增长19.3%,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106亿元,市场预期为92.44亿;归属京东集团股東净利润为79亿元,去年同期为60亿元,年涨32%;净利润率为4.3%,零售经营利润率为5.2%。调整后每ADS收益为6.70元人民币,上年同期6.27元人民币。 11/15.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字节跳动正在考虑出售上海沐瞳科技有限公司,原因在于前者希望精简运营架构,并更加聚焦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11/14.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一度涨停!券商分析:有传言在类比南北车事件,不可过度解读和隐测(11/13日,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对“中国银河将与中金公司进行合并重组”传言进行了澄清,强调截至公告披露日,未得到任何来自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股东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控股股东也不存在筹划上述传闻或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亦无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券商分析称,公司层面已经辟谣。今天股票涨,在基本面维度较难找到合理解释。从资金面来讲,我们理解还是有传言在类比南北车事件,2014年9月南北车相继辟谣合并事宜,但年底公告并购,且在2013年时中国北车副总经理刘化龙前往中国南车担任总裁,有人会拿当前银河中金高管变动去类比) 11/12得ETF者得天下?部分基金加大ETF销售激励冲规模 11/9.央行: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11/9.严控高杠杆,券商DMA新增被叫停,场外个股融券业务也受管控 近期,有关“近半数券商DMA业务被叫停”的市场消息迅速传播 11/9.中国平安A股午后跌幅扩大至近3%,创近7个月新低,成交额超40亿元;公司港股跌近2%,报37.75港元/股。 11/4.中國消費降級 低價咖啡戰引發倒店潮,中國經濟低迷,消費降級蔓延到咖啡,主打中高價位的獨立咖啡店出現倒店潮。至10月29日,中國大陸已倒閉4.4萬家。今年以來,以庫迪咖啡、瑞幸咖啡為首的連鎖咖啡品牌掀起了一陣人民幣9.9元(約新台幣45元,下同)的低價咖啡戰。 11/3.“电商之都”出手:对“全网最低价”说不;杭州司法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意见建议的公告,意见稿指出,直播电商从业者不得要求商家签订“最低价协议”。 10/30.中金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下降51.76%。 10/26.业绩不及预期,渣打银行在伦敦大跌17%,渣打银行港股下跌超11%。渣打此前公布第三季度经调整除税前利润13.2亿美元,预估为15亿美元。 10/27.中国平安公布三季报,净资产突破9000亿,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增41%;归母营运利润1124.8亿元,归母净利润875.亿元,年化营运ROE16.7%。公司净资产稳步增长,平安集团归母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至2023年9月末,归母净资产达到9031亿元,较年初增长3.9%。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至2023年9月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近2.30亿,客均合同数达2.99个。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加40.9%。医疗健康养老战略深入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约68%。 10/27.工商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949.3亿元,年增0.03%;净利息收入1645.4亿元,年降6.4%。第三季度拨备覆盖率216%,不良贷款率1.36%。 10/27.交通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231.27亿元,年降2.98%;第三季度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9.98%。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1.32%;拨备覆盖率198.9%。 10/27.农业银行: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1.22亿元,年增7.76%;第三季度不良贷款额2998亿元,拨备覆盖率304.1%,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10.4%。 10/27.建设银行Q3財報:前三季度,营收5884亿元,年减1.27%;净利润2554.5亿元,年增3.1%。从细节来看,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以及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继续影响银行的利息收入。前三季度,建行吸收存款金额、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均较上年末增长超11%。该行净利息收益率(1.75%)、净利差(1.55%)较上年同期均下降了30个基点,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3.05%,为4684.25亿元。非利息收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49.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04%。其中,银行卡、代理业务、结算与清算等手续费保持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三季度末,建行不良贷款率1.3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为3229.8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01.5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 243.31%,较上年末上升1.78个百分点。 10/26.投资收益拖累,中国人寿净利润骤降90%以上;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由于股市下行,公司前9月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81%,同时国寿在切换新会计准则时选择不追溯调整2022年同期资产端会计数据,去年同期净利润未反映留存在其他综合收益的股票亏损,使得去年净利润虚高 10/25.拼多多旗下Temu单季度GMV猛增至50亿美金,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9月Temu单日GMV甚至达到8000万美金,仅9月份的销售额与上半年几近持平,伴随“黑五”和圣诞节的到来,中金预测Temu今年全年GMV能达到180亿美金。 10/25.在美国,Temu反超Shein(9月Temu在美销售额已经营十多年Shein两倍多。一年里,Temu在全球47个国家上线,其app被下载2亿次,九月有1.2亿人打开浏览商品,其中一半来自美国以外) 10/24.双11开战:快手抖音抢跑,京东、淘系、拼多多卷起“最低价”;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家平台都将“低价”作为策略核心。淘天集团明确将“全网最低价”作为其今年双11的核心KPI,京东则喊出“真便宜”的口号,拼多多主打“天天真低价”。 10/24.抖音加入了即时零售战局 在入局外卖后,抖音又加入了巨头盘踞的即时零售赛道。近日,抖音在平台上增加了“小时达”独立入口,用户在抖音上搜索“小时达”即可达到相应页面。此外,在抖音双十一频道,顶部也有“小时达”入口。这意味着,抖音通过入口权重的提高,加码布局即时零售赛道。 10/20.天猫双十一甩出新杀招:开启价格战。15年前,天猫首次在双十一,这天发经过15年里发展,双十一已经成一年中最盛大网络购物狂欢节,天猫的促销玩法也成为电商行业的风向标。 10/20.仅5交易日,盛京银行总市值大跌46%,几近“腰斩”。中国恒大为盛京银行主要股东之一,该行9月27日公告拟出售1760亿元不良资产。 已是该行股票连续三交易日跌幅超过10%,近10交易日,该行录得“9连阴”,市值缩水23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5亿元)。 1016.国联安基金是国内第一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23年8月,监管核准设立安联基金,由安联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安联投资就隶属于德国安联集团。当子公司拿到牌照后,安联系的母公司开始考虑出让国联安基金49%股權,安联意欲退出,国君料将重回,将变身“纯内资”…(2017年1月9日,国泰君安将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人民币10.45亿元的报价成为股权受让人并支付全部款项。) 10/16.價格戰:京东、淘宝之后,永辉、盒马也嗅到危险,未来属于“拼多多”? 10/16.一年期定存击穿2%!9月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2023年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648%,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852%,1年期平均利率为1.988%,击穿2%的整数关口。2年期平均利率为2.294%,3年期平均利率2.695%,5年期平均利率2.624%) 10/13.券商非法跨境展业整改持续推进中,监管重申存量增量业务要求! 10/13.私募界:网红“崛起”,大佬“折戟”,一哥王亚伟业绩曝光 10/9.恆大倒台效應 滄州及盛京兩家銀行爆擠兌 10/9.花旗银行:将向汇丰(中国)出售其在中国境内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務,涵盖约36亿美元资产 10/1.中國房地產報報導,9月28日市場消息稱,廣州某國資集團計畫出售400間住房,總價值5億人民幣,在此之前,北京國資平台「北京市朝陽區住建委」也推出154間房,總價10億人民幣、濟南市政府國資委旗下濟南城市發展集團則甩賣1341間房宅,總價28億人民幣。 9/25.報導指出,被禁止離開中國的野村高級銀行家,為野村國際香港分公司的中國投資銀行業務主席Charles Wang Zhonghe(王忠和,音譯),目前Charles Wang Zhonghe未被拘留,中國對其限制是於中國以外的旅行。 9/21.瑞銀據報裁員70%瑞信駐港分析師 剩不到10位加入瑞銀 9/20.基金分仓佣金降至万四,券商研究所降薪裁员入冬,从多家券商与基金公司人士处获悉,从7月开始,按照监管对佣金的调降要求,已有基金公司与券商陆续重新签订合同,近期已开始执行。 9/19.倾囊而出!银行高管们纷纷增持自家股票,有的耗费大半年工资 9/12.坚定看好A股!四大保险巨头最新发声;人保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定长期投资信心,把握长线布局良机。一是我国发展依然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房地产行业风险可控,未来仍具有稳步增长空间。随着行业调控性政策转向,除一线城市外限购措施普遍放开,首付比例及按揭利率亦显著下调,促使市场逐步企稳回暖。三是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具有较大政策空间,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9/1.证监会重磅出手,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影响多大?最新解读来了 业内人士认为,最新通知对中低频量化影响不大。目前头部量化私募每年的换手率大概在40-50倍左右,中国的量化交易以中低频交易为主,高频策略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策略容量有限。 8/30.风证券2023年上半年斩获归母净利润约5.5亿元,年增近968%,翻超近十倍,超过去四年新高,甚超大牛市2020年!具體分析:营收约21.6亿元年增91%,增较多业务: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其他业务等,分别增10.6亿、5.8亿、0.7亿元。前两块业务利增显然超过公司净利,传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还年减2.9亿元;报表看,显然投资收益挑大梁,而成本增速控制非常理想,本期营业总支出仅年增17.56%,成本增加仅2.1亿元。最大項投资业务增10.57亿元中,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和处置项目贡献最大,其次是长期股权处置和持有项目较大增收幅度;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處置與持有收益分別年增3.4亿元,1.5亿(券商报表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显然,就是这样特别的金融工具,对天风证券的净利润增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報表:天风证同期还积极处置优质长期股权,產生3.63亿元收益,去年同期该业务收益为零,很可能与转让部分宜宾商业银行股权有关,对“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投资收益”有重要作用。 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也为天风证贡献5.8亿元额外收入,维持一个庞大交易性金融资产“池”,期初367亿元,期末382亿元巨量资产,随其资产价格波动而波动,推动庞大公允价值变动额。后者,也可能是未来天风证券收益上巨大的“变数”。總之,天风证半年报不失亮眼,但背后,传统业务收缩,和投资贡献增大,未来收益势头,仍然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投资业务板块表现。 8/16.中國大型地產開發商碧桂園2筆美元債息跳票,除重傷中國經濟外,全球金融各大巨頭也踩雷,其中又以世界第1大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 Rock)的曝險金額名列第1名。根據《彭博》揭露,碧桂園近期美元債券的曝險部位,美國貝萊德以及歐洲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安聯(Allianz),合計對碧桂園曝險高達6.529億美元。據8月11日文件顯示,貝萊德持有碧桂園美元債券約3.519億美元。而根據6月30日的文件顯示,安聯的持有金額為3.01億美元,位居全球金融圈的第1名與第3名。而第2名為匯豐控股,持金額為3.43億美元。第4名富達國際1.8億元,第5名瑞銀集團則持1.33億美元。而摩根大通也持1.16億元居第6名。 8/12.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曾任恆大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發文呼籲中國政府,不能讓「宇宙第一大民營房企」碧桂園倒下,因將重創上下游60多產業與數千萬人就業,且將衝擊市場信心,並引發金融風險,是「不可承受之重」。 8/13.中國中融信託踩雷!數兆產品止付 5千家企業受牽連(,五矿信托、光大信托紧急辟谣) 8/13.央企-中融國際信託因投資房地產失利,驚傳已有3500億人民幣(約台幣1.5兆)信託產品暫停兌付,還傳涉及停兌規模高達6000億人民幣(約台幣2.6兆),市場形容中國版「雷曼風暴」來了,銀行憂心城投、信託加速爆雷,進而引發擠兌 8/13.碧桂園財務危機越演越烈 11檔公司債停止交易 8/10.交易所地产债收盘多数下跌,碧桂园债券“21碧地01”跌最大跌超50%,“21碧地03”跌超40%… 8/10.中國房市連環爆!大型開發商碧桂園財務危機擴大,比恆大更嚴重 7/28.A股大金融板块继续拉升,券商股午后掀涨停潮(中国银河、天风证券、信达证券、东吴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等近10股涨停,东方财富、同花顺、指南针涨超10%) 7/19.瑞信裁減中國員工20% 財管、投資部門打擊最大 7/13.高盛唱空 中金監會下令銀行反擊 7/12.遭高盛悲觀降評級 北京施壓銀行硬起來回應 7/8.彭博:高盛報告下調中國銀行股評級,引發在港上市中國銀行股拋售潮大跌,而高盛也因「看空」觀點,被中國官媒中國《證券時報》瞄準,在頭版發表文章,點名高盛是基於悲觀假設看空中國銀行基本面並不可取,很大程度上存在誤讀。市場不應該基於悲觀假設而看空中資銀行,負面前提是對事實的曲解,銀行積極降低房地產貸款風險,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化解債務風險。 6/15.傳香港金管局施壓HSBC、渣打等大行 接受加密貨幣交易所為客戶 6/15.5月70城房价:一线城市二手房环比全线下跌,成都续领涨全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年涨回落,二三线城市同比总体降势趋缓,成都新建住宅销售价年增8.3%,二手住宅销售价年增8.7%,为70城中增幅最大。 6/8.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0.25%下调至0.2%。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3年期定存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45%,5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2.5%。 5/21 .中國共享單車ofo千萬人押金還沒退,創始人戴威被發現已經去美國賣珍珠咖啡了 5/17.微信公众号“中国银保监会”已更改名称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5/17.比亚迪也玩起了金融(保險) 5/16.尘埃落定!富途控股、老虎证券官宣在境内应用市场下架APP, 5/8.滬深300金融指數週一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漲,市值增加近1590億美元 5/6.滙豐銀行在5日股東會,阻止了最大股東「中國平安保險」分拆亞洲業務企圖。 4/27.中国平安A股午后触涨停,为2015年8月来首次,成交超95亿元,港股中国平安涨超8%。4月26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 4/24.中国央行:至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季减385亿元。 3/31.百万银行“打工人”薪酬大曝光,中信银行人均66.2万暂居榜首 3/24.银保监会: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一是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二是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为任何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服务。三是明确资产服务信托不涉及募集资金。四是资管产品管理人作为委托人设立资产服务信托,信托公司仅限于向其提供行政管理服务和专户管理服务,且不得与资管新规相冲突,以防出现多层嵌套、变相加杠杆、会计估值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等情形。五是信托公司开展资产服务信托,原则上不得发放贷款,也不得通过财产权信托受益权拆分转让等方式为委托人融资需求募集资金,避免服务信托变相成为不合规融资通道等等) 3/22.业务量暴增!汇丰香港3家分行将试行一星期7日营业,主要为内地客户带动近日,一则与“大量富豪正在把钱从美国、瑞士转回香港和新加坡”、“香港银行员工不放假”相关的图片被大量转发。恰逢汇丰银行宣布3家分行试行一星期7天营业,该消息持续发酵。汇丰银行最新回应称,该行相关分行持续7天营业,是与自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到访人数暴涨有关。 3/4.上海幫勢力瓦解!中國人行行長易綱就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成效及未來工作動向進行說明,已精準拆彈:明天系、安邦系 華信系、海航等集團(紅色權貴)風險,避免轟然倒塌 3/1.券商降薪传闻再起,据称最高降50%,媒体:有业内人士称没听到过;摘要:上周中纪委网站发文称,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21.六家国有大行发力个人消费贷款,1月工行交行贷款增速均超30%;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这3家国有大行1月份个人消费类贷款规模同比均出现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0%、26%、39.68%。 2/21.中国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北大方正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2/14.香港金管局三个月来再度干预汇率;香港金管局14日在纽约交易市场买入42.23亿港元,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 23--2/5.中國央行與銀保堅會:收緊銀行資產風險,要求5項分類(從7月1日起,: 銀行必須根據央行發布的規定,將目前規定的貸款外資產,包括債券投資、同業拆借和表外資產分為「正常」到「損失」等5類,須在2025年底之前對現有金融資產進行重新分類。要求銀行業及時、審慎地對金融資產風險進行分類,以更好地評估銀行的
++++++++++++++++++
22--12/18.七零后已是主力、85后走上前台,2022年银行人事“局中局” 12/16.花旗宣布退出中國消金業務 1200名員工受影響 1215.中國疫情炸開,防疫險理賠海嘯來襲,竟有保險公司耍賴拒賠,理由五花八門,包括Omicron不是新冠,不屬於新冠保險理賠範圍,有保險公司則以無症狀、未到醫院就診等理由拒賠,還有保險業務員直接失聯。 11/14.外資銀行重新調整中國業務 悄悄啟動裁員 央爸喊話,口水護盤 10/28.易綱: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有力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经受住了复杂环境的冲击考验。 10/28.千亿市值国泰君安发布三季报,营收净利同比两位数回落,主要受投资收益下降影响(营收71.6亿元年减28.3%;归属净利20.5亿元,年减43.26%) 10/19.中國6大國有銀行在2022年前9個月共釋出9.53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2.4兆)貸款,占去年同期中國銀行發放以人民幣為主的貸款總額一半以上。主要銀行在中共20大舉行之際發布這些聲明,專家表示,大量貸款的承諾為了緩和經濟不安情緒、避免動盪,希望有助於穩定市場。中國工商銀行(ICBC)、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表聲明,承諾進一步融資支持經濟,同時發布最新的貸款數據。 10/17.捍衛人民幣 中國國銀透過Swap交易收購美元 10/11.中国央行:9月人民币存款增2.63万亿元,年增3030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18.1万亿元,年增1.36万亿元;住户贷款增3.4万亿元,短贷款增1.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2.3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22.8万亿元,年增6.1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13.2万亿元。 10/4.看壞銀行股? 李嘉誠大賣中國郵儲銀行股票 9/13.復星集團欠債近3兆 北京促查銀行曝險未爆彈(上半年報告,截至6月30日,復星國際持有的現金為人民幣1177億元,總負債為人民幣6510 億元,其中40%為有息借款)。 9/5.中国富人资产?134万名高净值客户共約18万亿元,人均1343万元 9/18.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突破7万亿. 9/18.东方财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现跌近13%。 9/17.“降费率”吓崩券商股,中信建投:股票交易佣金、基金产品实际费率下降空间有限 9/5.全社会融资成本创史新低:贷款等利率已创史新低,非标成本也在史低位附近,银行负债成本也已降至史低位附近;国盛证券根据社融结构估算的增量社会融资成本已创史新低;今年Q2已降至3.78%,低于16年Q3:3.98%,而今年Q3预计再下行降至3.6%以下. 9/5.河南村鎮銀行弊案清算234人 人行前高管被逮 9/2.錢被轉走了?中國南京銀行存戶舉「冤」字喊還錢 8/26.中國金融危機炸開?遼寧2地方銀行破產了 (中國銀保監會今日宣布,同意遼陽農商行、遼寧太子河村鎮銀行等2家銀行進入破產程序 8/10.中国7月新增社融7561亿,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 M2同比增12% 8/6.为优化股权结构设计要求,《规定》宣布对保险资管公司的境内外保险公司股东一视同仁,取消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此外,《规定》对所有类型股东设定了统一适用的条件,严格非金融企业股东的管理。 7/12..上海多家銀行ATM存取款受限!中國央行迅速約談 7/21.银保监会: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 7/18.金融危機快炸開 傳北京要求國銀接刀爛尾樓 7/18.習近平「三條紅線」直逼中國房市窒息?被嗆實質棄守 7/15.房市崩金融危機炸!中國北大學者抓狂嗆習 7/15.河南銀行弊案今發封口費 故意當機阻存戶取款? 7/14.爛尾樓停貸潮、公務員大減薪,外媒:中國危機四起! 7/14.152兆資產具爆雷危機?中國人行:99%銀行業資產在安全邊界內
7/13.劉泰英:金融風暴已來襲,中國會有銀行倒. 7/13.中資銀行股在港全面下跌 爛尾樓觸發呆壞帳危機. 7/12.河南銀行擠兌爆流血衝突 金管局先墊還小額存款戶 7/10.錢被清零存戶絕望上吊 中國民眾圍央行爆流血衝突 6/30.中國國有銀行洩經濟慘狀 存款利率全倒掛 6/20.自.中國遼寧丹東、上海多家銀行擠兌(中國河南村鎮銀行,從4月中旬起爆多家村鎮銀行透過假系統,非法吸金395億人民幣,銀行緊急凍結全部存款不能提現,還將存戶健康碼變更為紅碼,存戶上街抗當局關閉提款管道。其他省市民眾憂心自家存款「被歸零」,導致遼寧丹東銀行擠兌,上海多家銀行也擠滿提款民眾,卻被銀行以防疫控制人數為由打回票)。 6/19河南4銀行非法吸金 民怨燒上網 22--6/2.竟敢违规代持、违规占用资金!银监会处罚43家重大违法违规金融机构股东